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261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小编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今天,www.manfen6.com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这篇《杜甫诗三首》的教学实录,《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各有特点。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帮助!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古人,了解一个古人,我希望,通过认识和了解,我们能亲近这个古人并进而崇仰这个古人。这个人,就是诗圣杜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书圣”王羲之是书法成就最高的人,“画圣”吴道子是画画成就最高的人,那么“诗圣”,就是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了。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单单唐朝,就是大师云集,为什么“诗圣”的桂冠却单单落在了杜甫的头上呢。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三首杰作,遥想杜甫的情怀,追寻圣人的踪迹,或许,能获得一些人生的启悟。

  二、学习《望岳》

  师:请大家看杜甫的图片,用一个动词形容杜甫的神态。

  生:望。

  师:对,就是望。杜甫一生都在眺望一座山,一座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山,这座山就是泰山。“人心齐,泰山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是五岳之首,是中国人心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古人认为,泰山是离天最近的一座山。这座山,在杜甫的眼里和笔下,又是怎样的呢?请我们班海拔最高的梁烁同学来朗读一下。

  梁烁读,读得气势磅礴。

  师: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请联系诗句来说说。

  生:我从“阴阳割昏晓”这句可以感知到泰山是遮天蔽日的。

  生:我从“造化钟神秀”这句可以感知泰山很秀丽。

  师:由“钟”字我们可以想到一个成语,情有独钟,在这句诗里,谁对谁情有独钟?

  生:造化对泰山情有独钟。

  师:造化,也就是造物主,造物主把所有的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泰山的秀美是可想而知的。

  生:我感觉到泰山是生机勃勃的,云在飘荡,鸟在飞翔。

  生:我感觉到泰山是伟大的,他能激发出人们攀登极顶和征服困难的愿望。

  师:你的视角独特,大家只看到了泰山的形,而你却注意到了泰山的神。泰山的形是高大的,泰山的神是伟大的。我们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形神兼备的泰山。这首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提示,用诗句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诗人站在泰山山麓,远望,看到的泰山是——

  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师:(提高语调)岱宗夫如何?

  生:齐鲁青未了!

  师:诗人收回视线,近望泰山,看到的泰山是——

  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师:诗人定睛细视,看到——

  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师:面对这巍巍泰山,诗人心潮起伏,不禁发出了铮铮誓言——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老师提供两则辅助资料,请班长给大家读一下。

  投影一:

  杜甫出生在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生活的人们普遍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封侯万里,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人生目标。

  投影二:

  杜甫有一个显赫的祖先,其13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最为重要的宫廷诗人;杜甫写作《望岳》时,他的父亲杜闲当时正担任山东兖州司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传统,他一辈子坚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条,以“立功立德立言”为终生的人生理想。

  生:老师,我不看见。

  同桌借眼镜给他。

  生:老师,我还是不看见。

  师:呵呵,视力不好可不妙啊,你将来到了泰山,怎么望岳啊!

  众生笑。

  生:老师,我来念。

  生:我感觉杜甫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他想登上泰山的绝顶,实现人生的抱负,体验“一览众山小”的畅快。

  生:我从“荡胸生层云”可以感觉到杜甫具有博大的胸怀,云在泰山的山谷中回荡,也似乎在杜甫的胸怀中回荡。这让我想起了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师:你真是太棒了!学习语文,特别需要这样的联想想象能力!伟大的人物自有博大的胸怀,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生:我感觉到年轻时候的杜甫,想把自己变成一座泰山,供天下人仰望!

  师:鼓掌啊!同学们,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班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理解,这样的境界。的确,后来,杜甫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座泰山,他被后人誉为诗圣。诗圣,也就是诗歌创作上的泰山北斗。如果说,杜甫是诗歌创作上的“泰山”,那么诗歌创作上的“北斗”则就非李白莫属了。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他们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竟然见面了,竟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能不叫我们感到庆幸。闻一多说“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

  师:杜甫怎么会遇到李白呢。原来啊,古人特别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作《望岳》时,杜甫正在齐赵一带漫游,而李白也正在那一带漫游,于是他们就相遇了。那时,杜甫33岁,当时名气还很一般,而李白44岁,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了。李白和杜甫在洛阳一见如故,然后结伴漫游,喝酒,写诗,过着相当惬意的生活,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读一读其中的一首,杜甫的《赠李白》。

  投影: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古人点评: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师:这首诗里充溢的精气神,与《望岳》是很像的。李白虽然当时比杜甫名气大,但是,他咏泰山的诗,却写得没有杜甫的《望岳》好。而且,后来杜甫也真的登上了泰山的顶峰,但是,他却没有再写有关泰山的诗歌,大家猜猜为什么?

  生:杜甫认为这首诗已经也得很好了,没有再写的必要了。

  生:我认为后来的杜甫,遭遇了人生中的种种坎坷和挫折,再也没有那样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志向了,写不出来了。

  师:的确,这就是所谓的心境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望岳》之为咏泰山绝唱的原因:

  投影:

  写尽了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形神;

  展现了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师:因为这种种原因和《望岳》本身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望岳》一诗就成为了咏泰山的绝唱,被刻在泰山山麓的岩石上。

  投影:

  泰山山麓石刻图片。

  师:杜甫,望岳,和泰山,同为独尊。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来,孩子们,深呼吸,坐直身体,拿出我们的精气神,遥想杜甫当年望岳的神采,面对这巍巍泰山,齐声背诵《望岳》。为了加强感情,我们可以把最后一句处理成重复。

  生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学习《春望》

  师:此刻,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铿锵有力的誓言,登上泰山的绝顶!登上人生的顶峰!孩子们,这誓言,既是杜甫的誓言,又何尝不是你们对未来的期盼呢。年轻真好!可是,人生不会总是年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为谁停留片刻。大唐王朝的国运在杜甫44岁那年发生了逆转,安史之乱爆发了!

  投影:

  安史之乱之后,756年7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忠君爱国,矢志不渝的诗人闻讯逃奔,不料为贼兵所俘虏,押至长安,757年四月才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其实,他当时不过是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春望》写于这年三月。

  师: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周元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歌。

  周元读。读得非常动情,学生大受感染。

  师:周元,你读得真好。这样,你来带读一下吧。

  师:这首诗也是杜甫的名篇,其中备受称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品读这两句,联系全诗想想——

  投影:

  诗人所感之时是怎样的时,所恨之别是怎样的别?

  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生:诗人所感之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时长安城被叛军占据,满目疮痍,春天来了,杂草丛生。

  师:有人评价这两句说“国破山河在”是说明了“无物”的状态,而“城春草木深”则说明着“无人”的状态。化用一句诗来说,诗人所感的时是“物非人非事事休”的离乱之时。

[1] [2] [3]  下一页

TAG: 课堂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