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261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生:所恨的别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多么希望得到家人的音讯。

  师:是啊,即使诗人能拿出一万金,或者两万金,三万金,恐怕也买不到一封家书来了解妻子儿女的音讯吧。下面一则资料,也许会让我们对杜甫当时的心情有更深的体会。

  投影:

  “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杜甫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杜甫自三十岁与妻子杨氏结婚后,没有再娶过小妾,这在娶妾盛行的唐朝,非常罕见。

  师:在这样连绵不断的战火中,诗人所恨的别,既有可能是生离,也极有可能是——

  生:死别啊!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怎么不产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呢。继续讨论第二问: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生:是杜甫在溅泪在惊心。花和鸟本来是让人很开心的事物,但是国破家亡,他自己又被乱贼俘虏,使他忍不住溅泪和惊心。

  生:我觉得当时所有的人都在溅泪,都在惊心。在战乱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很痛苦,可能都会溅泪,都会惊心。

  师:很有道理,杜甫,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而已。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灾难来临,首当其冲的,总是小百姓。

  生:我觉得是花在溅泪,鸟在惊心。在战争年代,那些花儿可能还刚刚盛开,就被炮火袭击了,或者被逃难的人民践踏了,所以,花如果有心,肯定会哭泣。而鸟呢,那时候正在打仗嘛,那些叛军可能担心鸟儿,比如说鸽子会给唐军送信,所以就连鸟也抓起来杀掉了。所以鸟儿就会惊慌失措地奔逃。

  众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解读角度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也让我们想起《芦花荡》里的句子——“只有到了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战争,也影响了鸟儿的生活。有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也有人说,这个句子采用的是拟人手法;我觉得,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在这一刹那,更贴切的形容应该是“情景交融,物我为一”,我喜,则风含情,水含笑;我悲,则花溅泪,鸟惊心。在这样的愁肠百结中,45岁的诗人未老先衰,白头搔更短了,联系全诗,想想导致诗人未老先衰的有哪些原因。

  生讨论。

  投影小结:

  “白头搔更短”,其实是写实,虽然诗人这一年才45岁,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都使他未老先衰。

  四、学习《石壕吏》

  师: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从长安逃脱,到达了唐肃宗所在地,皇上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也就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相当于谏官。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纳谏的海量。于是,杜甫不可避免地被贬官了,尽管左拾遗本来就是个八品小官。从此,47岁的杜甫永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耳闻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对于杜甫个人来说,这是巨大的不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是天纵的姻缘。一路上,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石壕吏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生讲略。

  师:这个故事,是唐王朝平定叛乱的一个缩影,也是唐王朝末年官吏和百姓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首诗里,有一句话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请试着找出来。

  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投影:

  妇啼一何苦,老妇之苦,苦在何处?

  生:苦在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听到儿子的死讯,母亲肯定是心如刀绞。

  师:是啊!贺拉斯曾经说过:“所有的母亲都憎恶战争。”流血的是年轻的战士,流泪的是年迈的母亲。

  生:老妇人心疼自己的儿媳妇。儿媳妇本来可以改嫁的,但是为了还在吃奶的孩子留了下来。

  师:出入无完裙,儿媳妇过着衣不蔽体,而且肯定也是食不果腹的生活啊。

  生:她的苦还在于自己年老体弱了,却还要上战场。如果是和平的时代,老人应该是在家里享清福的,我奶奶就是这样。

  师:如果你是那个夜捉人的小吏,在听到老妇的悲惨故事讲到哪里的时候,就会打道回府?

  生。他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的时候吧,因为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他们家就要绝后了啊。

  师:是啊,按常理应该是这样,而且也必须这样,老师稍后会带你们看一部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你们就会明白对于这样为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家庭,政府应该有所优待。

  生:听到他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啊。

  生:老妇人说自己去煮饭的时候,我不会真的抓走他,毕竟这个老人这样老了啊。

  师:可是,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发展,而是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结束了。由此,我们推断老妇的讲述,不是自己娓娓道来,而是还是官吏步步威逼的结果。现在,我们把场景还原,合作朗读。男同学作小吏,女同学做老妇,老师读开头和结尾部分。

  投影:

  吏呼:汝家有男丁否?

  妇啼: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尚有他人否?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怒呼:如此,叫我二人如何交差?

  妇悲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生合作朗读。

  师:按照我们刚才的朗读,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却显得拖沓繁冗,诗歌的简约之美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即使是叙事诗,也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构思仍然是很重要的。诗人把老妇置于前台,而把小吏的活动放在幕后,诗圣构思的技巧,是很高超的啊。

  师:目睹这幕人间悲剧上演,诗人的心情如何?

  生:同情老妇人的悲惨遭遇。

  生:愤怒,对官吏残暴的不满。

  师:可是,这是平定叛乱的战争,课文下面的注释里有。保家卫国,是当时人们的职责啊。

  生:未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赞扬?我读不出来。

  师:诗人在《石壕吏》里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官吏的批评指责,也有对老妇人的同情和赞扬。他天明登前途的时候,一定是百感交集的吧。我们用一张幻灯片来总结一下这三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投影: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师:我们看到,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他没有像当初面对泰山时发誓的那样登上人生的顶峰,却一步一步滑向了社会的底层。写下石壕吏的这一年,失望的杜甫做出了人生中一个痛苦的决定,辞去官职,辗转到达了四川成都,开始了他人生中更潦倒的一段生活,却也开启了他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高峰。现在,我想问问,通过这一番的认识、了解,诗圣杜甫,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杜甫是可怜的,而且,正像老师平时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眼睁睁地看着官吏把这个老妇人抓走,为什么不去制止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可能不是我们课堂上可以解释得清楚的,你不妨先自己去想想,我课后有充足的准备了再跟你单独聊聊。你思考问题的角度,非常值得肯定。

  生:在我心目中,还是那个登泰山时的意气风发的杜甫印象最深刻。

  生:我用八个字来形容杜甫——有心爱国,无力回天!

  众生鼓掌。

  师:真棒!你化用了谭嗣同临终时候的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再次强调,联想是语文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

  生……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独特体验,都很好,但我认为还不够。前面我们说过,面对伟大的事物和人物,我们要学会崇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希望语文课堂是一座桥,让同学们通过这座桥亲近杜甫,崇仰杜甫。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翻阅了整本《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诗成为圣亦为史》。我们一起来读我写的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引用了很多杜甫的诗句,我用红字标出来了的,我读其他部分,你们读杜甫的诗句,最好能注意根据我的文章的提示,读出诗句应有的感情!

  诗成为圣亦为史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沉甸甸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在诗歌创作史上继往开来的沉甸甸的成就,也因为他历尽艰辛而依然悲天悯人的沉甸甸的情怀。

  年轻的杜甫,有显赫的家世,有雄伟的志向,有大把大把美好的光阴,漫游齐赵,裘马清狂,好不潇洒!在这样的漫游中,他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在这样的漫游中,他遇见名满天下的李白,一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被后人认为是李白的“一生小像”;在这样的漫游中,即使即使科举考试落第,也充满了不过试试身手而已的洒脱与浪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杜甫,意气风发的年轻杜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课堂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