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辅导《故乡》教学杂谈

《故乡》教学杂谈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676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故乡》教学杂谈,
 

【湖南省永州市第八中学 王卫平】

〖课堂,让学生激情飞扬·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如我在教《故乡》一课时,时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而小组讨论,对人物形象进行质疑,时而大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而全班竞赛,把每个小组质疑的题目抄写在黑板上,从而鉴别出最有价值的质疑,时而进行情境表演。学生由被动听课者变成了实际参与者,在自己说的同时又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与参与态度是普通班所不能比拟的。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岩瑞中学 占益峰】

〖初中小说课堂教学初探·分析人物的外貌变化,领会对比手法运用的效果〗

  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精彩的,传神的,性格化的外貌描写有助于深刻地刻画人物。小说作品往往能通过人物的一幅肖像,就把人物的身份,遭遇,内心世界等形象地揭示出来。因此,在小说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小说人物的外貌描写的作用来了解人物的生活情况,思想状态,甚至造成人物外貌变化的社会根源,也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故乡》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基本内容后,让他们比较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脸 手 穿着 少年闰土

紫红,圆

红活圆实 小毡帽,银项圈 中年闰土

灰黄,皱纹很深,
眼睛肿得通红

又粗又笨干裂,像松树皮 破毡帽,棉衣极薄

  而后提问:

  1、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身体怎样 生活情况如何?中年闰土呢?

  2、健康壮实的少年闰土到中年后为什么会成为贫苦,麻木的人?是中年闰土不勤劳吗?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

  3、使闰土变化的除了生活这个直接的外在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本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们很快地明白了:勤劳的闰土愈过愈穷的真正原因是“兵,匪,官,绅”,即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腐朽的社会制度,是黑暗的社会。中年闰土的形象正是旧中国无数受封建压迫,剥削的农民的一个缩影。小说塑造闰土这个形象是为了反映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日益萧条,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社会现实。
 

【广东省高州市曹江二中 罗汉明】

〖抓住重点一课一得·怎样去确定重点〗

  我认为应根据“大纲”的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等综合考虑来确定。这就要求我们得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重点,而且要熟悉“大纲”要求和掌握学生的实际。例如,我在教《故乡》时,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我了解该文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思想。有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照,有杨二嫂的前后对照,有“我”的前后对照,还有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的形象对照等。我又考虑到“大纲”的要求:要使学生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而作为初中学生,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主题这方面还是薄弱环节。所以,我就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人物对照分析人物形象,在形象对照中突出文章主题。又如《怀疑与学问》一文着重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总之,一课只抓一个重点,但,重点的确定不能一课一课孤立地去搞,要根据单元的安排,整册书的安排有计划地进行,以免发生重复或缺漏。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二中 林 峰】

〖浅论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中学 蒋淑萍】

〖探究性学习的尝试与研究·阅读方面:创造性地研究文章的内涵〗

  整体把握文章的文化内涵,是阅读文章的重要一步,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内涵。在阅读方面要创新:教师要打破以讲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交流。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学;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要“教”。“教学生”“教自己”如何去研究文章。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文章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善于求异思维,要有挑剔的、批判的眼光,思维要活跃,要有大胆尝试标新立异的精神,要突破定势思维的束缚。教师对“想法多,问题怪,思维活”的学生要保护、引导、鼓励。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多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鲁迅的文章,不能只研究他如何对敌斗争,如何揭示国民的劣根性,还要注意文章所表现出的文化意味,对人性的分析和挖掘。鲁迅的大部分文章都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我们读鲁迅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而且还要让他们受到人文教育,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抛弃封闭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如在教《故乡》时,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既可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的勇敢、机智、热情,又要认识到中年闰土的麻木、愚昧是由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需要改革。中年闰土要香炉和烛台,是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这种封建迷信的思想要批判。


【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秀水中学 刘 敏】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课堂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

  “应试教育”已随着课改的口号悄然地离去。但其影响还没有消除,在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都是有潜能可以开发的。我们要注意学生自身的优点,尽最大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培养他们的描述能力。

  例如,在教《故乡》这一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少年闰土的语句: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上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他的身体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项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

  二十年前:终日坐着,擦着白粉,颧没那么高,嘴唇也没那么薄,没有圆规式的姿势。二十年后,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之后,让学生分析,发挥想象,二十年后,在你身边中找出一两个人,写出他(她)们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描述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充满活力。
 

【广西自治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太平初中 许朝健】

〖试论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会,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如在教《故乡》的结尾:“……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像这样富有哲理而耐人寻味的双关语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反复吟诵,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做到深入理解,才能体会文章的内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 教学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