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260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周南实验中学 彭 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
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
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
(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
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
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
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
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
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
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
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
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
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
生:虚伪、圆滑。
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请注意表格前后对比)
生: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师:原来如此。那么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注意引导,不要太过分。)
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1] [2] 下一页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