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课文,掌握并积累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读──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集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两人在不同故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明确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等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
1、教会学生积累。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互相交流,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质疑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构思〗
1、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理性的思维:讲述“嗟来之食”的故事,引出学生对“穷人”的思辩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朗诵、诵读:能朗读、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和前提。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多形式和多层次的“读”是教学的妙方。
4、分组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重点词义、句义、文义。这一环节,既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也要巧点拨,教给学生积累文言的方法和技巧。
5、理解赏析、质疑拓展:这一环节应是课堂学习的闪光点和高潮部分,是学生思维火花迸射的环节。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升华对人物思想的品味、理解和感悟。教师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和理解,要善于并巧妙撩拨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随着大家一天天地长大,你们的思维会越来越趋于理性,你们一定会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许多同学回答:知道)好,那你怎么看故事中的“廉者”呢?
(老师眼光含有期待,一是要求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二是用平等、信任、和谐的眼光与学生交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专家点评:其实课的开始,老师的“情感”最重要。“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作为导语把学生引入理性的思维,导得自然!导得得体!导得巧妙!很快让学生以理性的思维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尤其是老师的“用手示意”和“期待的目光”等极亲切的体态语,如春风有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下面的“对话”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生1:在吴晗的《谈骨气》中,作者是把“廉者”作为一般常人中有骨气的典范。我个人认为,“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在今天仍是有骨气之举,换我,也不会吃那“嗟来之食”的。
师:很有个性!
生2:他说的观点我也认同。但是当时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那“廉者”吃了那“嗟来之食”,结果会怎样呢?古人不是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是生命重要呢?还是面子重要呢?
师:是的。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去审视。有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从多个角度,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呀!好!让我们就以这种理性的思维一同走进《〈庄子〉故事两则》。
师:课前,我要大家帮我搜集一下有关“庄子”的材料的,完成了吗?
(生齐声回答:完成了)
师:很好!那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3:我是从注解①知道的。庄子名叫庄周,《庄子》是他及其弟子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代表人物。
生4:我在图书室借了一本书,我从书中了解到以下这些: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生5:我从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他们刚才说的我都有。我还可以补充吗?
师:当然可以。
生5:他写了很多散文。他的散文大多是虚构的寓言故事,很富有神话浪漫色彩,很有风格。
师:看来大家资料的搜集很全面。而且大家能够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信息,这是最重要的收获,这对于我们学习、理解两则故事很有帮助。下面我们一起共同研读《惠子相梁》吧!
(专家点评: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网络,无疑是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新天地!教师的随时性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