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二语文教案设计《信条》教案设计

《信条》教案设计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808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信条》教案设计,

 

  下面是由www.manfen6.com小编分享的《信条》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 ; 2、了解随感的文体特点 ; 3、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4、理解信条的内涵; 5、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

  2、掌握理解句子内涵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理解中 ;

  3、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4、学习写作随感性散文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探究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读者在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分析、评判中受到人生的启发感悟;2、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道德素养

  (四)过程和方法

  1、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反复诵读课文:粗读,了解大意;再读,把握结构层次、感知文章主旨;研读、揣摩,理解信条的内涵,概括文章主旨;体味,培养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赏析,感悟文章哲理美、语言美;学习,写随感文章

  2、合作、探究、思考、讨论

  【学习重点】

  1、对信条内涵的理解;

  2、在感悟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学习难点】

  如何调动自己的人生经历,深入理解信条的内涵

  一、准备工作:查阅有关富尔格姆的资料信息

  二、学前热身:阅读短文、图片后,思考问题:

  言行就是介绍信

  材料一: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他想要招聘一名经理一时间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选中他?他既没有介绍信,又没有人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你错了,他带来许多介绍信”总经理告诉他的朋友,“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泥土,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底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干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经验和介绍信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 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问题: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回答

  【明确】琐碎的细小的事情上蕴含着卓越的见识。智慧并不一定就是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有时候我们在幼儿园里面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真理往往都是朴素的,在琐碎的事情上往往能感受到这种朴素的真理。

  三、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当有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 罗伯特·富尔格姆通常都回答他是个哲学家,然后又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再把它所想的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或者聊天,或者涂涂画画,随便哪种看起来合适的方式都行。

  《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2、信条,信守的准则谓之信条。

  随着时代呃发展,美国社会的思想也日趋复杂:价值超越的客观载体——“上帝”已不复存在,生命的意义也模模糊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难对他人不怀戒备之心;精神紧张,容易歇斯底里;行为乖张,令他人费解;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

  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的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进行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于是形成了这部极富哲理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3、随笔:——“意之所至,随即笔录”的活泼文体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林家贪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有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似乎有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可以写成文章。

  在写法上,他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是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他们的突出特点。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

  四、学习过程

  导入: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篇课文,听一听富尔格姆的信条。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写作思路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 ,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讨论、回答)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2、思考、讨论,概括文章主旨

  提示: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3.《信条》一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明确】《信条》看似浅显或绝对,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获奖,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记并实践了在幼儿园就学过的那些信条。本文篇幅短小,所阐述的主题集中,见解新颖而不难理解。这篇课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高高兴兴地去实践。

  (四)重点研读16条信条,找出感悟最深的几条,分析理解它们的内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有东西大家分享

  仁爱能够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相当高的境界,要有谦让的态度,要能够舍弃物质利益中国早有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工敝之而无憾”的志向和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

  2、公平游戏

  平等守信,“游戏”才能公平进行否则,就会惹起事端,造成矛盾,引发战争

  3、不打人

  文明不粗鲁、不野蛮,不残忍人要摆脱兽性,趋仁向善

  4、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拾金不昧

  5、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尽责对己、对人、对家、对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起码减少了别人对你的责任与义务

  6、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本分不偷、不摸、不贪、不占、不抢

[1] [2]  下一页

TAG:

《《信条》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