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二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祝福2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2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708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高一语文教案:祝福2,

  明确: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寿终正寝)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明确:

  1.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2.对于中心的表达上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教案点评: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电影中“祥林嫂怒砍门槛”是否妥当

  引导学生探讨:

  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参考观点:

  观点一:

  祥林嫂一生都在压抑的活着,只是在为了自己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活着,所作的一切仅仅是希望自己那小小的生存空间不至于坍塌。但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将一切剥夺得一干二净。

  她再一次成了寡妇,被所有人唾弃,每个人凭着正义的名义在她的伤口上洒盐。一切都不是她的错,但从最初的反抗开始,潜意识中她就认为自己是个罪人,柳妈的话更增添了她内心的恐惧,所以她会去捐门槛,让这门槛减轻她的“罪恶”。

  但她仍然赎不了这罪,哪怕是死了都赎不清。封建礼教里满篇是“仁义道德”,但这“仁义”却容不下一个本没有任何错的祥林嫂。在她自认已赎了罪之后,受到的仍是当头一棒,于是整个精神世界轰的一声坍塌了。

  以祥林嫂一生的遭遇来看,她根本不明白是什么造成了她的不幸。在一而再再二三的打击下,她只是按照“礼教”里的那套逻辑不停的自责、内疚。

  去砍门槛那是难于想象的,那是一个战士的形象。这却全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当时那一个思想禁锢、麻木的时代,不会是这样的。

  观点二:

  电影中增添的那个细节是不妥的。

  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文章中有几处描写似乎可以作为佐证。

TAG: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