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22618 次 |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五读
扩展阅读
1、作者简介(略)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2、充短文片断,了解庄子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列近名,为恶无近利。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养亲,可以尽年。
3、你读《庖丁解牛》的感受。(课外作业 )

三、总结:(略)
(见四读、五读)
附板书设计 :
庖丁解牛《庄子》 哲理散文
一个场面描写:
解、触、倚、履、 踦 、 (动词)
砉、騞 (似声词)
《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比喻)

二个部分段落大意:
1、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2、记叙文惠君与庖丁对话,表现庖丁的三个境界

三个境界展示:
第一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三年内)
第二境界:耒尝见全牛也。 (三年后)
第三境界:神遇—目视;官知—神欲。 (十九年后)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 :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喜爱音乐,写出不少与音乐有关的著名诗篇,如唐代诗鬼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引》响誉诗坛。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音乐奇诗,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字词正音:
湓pén(江名) 贾gǔ(商人) 思sì(名词,思绪) 嘈cáo(声音粗重) 舫fǎng(船) 虾蟆hámó 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四、词的相关知识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五、《琵琶行》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全诗结构上可分为五部分,可以概括为五幅图画:
第一幅:江头夜送客图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物,渲染了一种悲凉情景。
第二幅:夜听琵琶曲
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第三幅:自诉身世苦
“沉吟”两句是过渡,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自言”两句介绍籍贯和住处,接下四句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后面六句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秋月春风等闲度”一顺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接下两句写琵琶女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后面六句写嫁作商人妇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第四幅:自叹谪居苦
前四句写作者的感慨。头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两句写产生共鸣,点明题旨。中间十二句是诗人自述,着重写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揭示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后四句,诗人对琵琶女的赞扬和请求。
第五幅:重闻琵琶声
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感我此言良久立”,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就是琵琶女满腔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后,用设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的余地。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诵读
二、背诵第二节,感受作者对音乐的描摹
三、赏析《琵琶行》的描声技法
《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知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崇高境界。
在这种“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白居易都采取了下面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乐声:
1、根据主人公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 教师  中心  琵琶行  鸿门宴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