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11-01 12:03:33 | 浏览次数: 383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金狮中学 毛 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世以来,它便成为中华文坛上的一颗备受关注的明星。《范进中举》则是一粒极具亮色的组件,它的经典便在于通过那独特的讽刺艺术,揭露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在这个制度下人的丑恶灵魂。

  首先,本文运用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具有曲径通幽之妙。当范进刚进学时,丈人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但根本不像贺喜,分明是在进行批评说教。他口口声声骂范进是“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并教导范进今后要立起个“体统”来。过后,范进叫他借乡试盘费,又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候腮”,又是“瘌蛤蟆想吃天鹅肉”。范进中举后则一跃龙门,身价倍高。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慷慨送来几斤肉,几千钱当作贺礼,并当众称赞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是天上的星宿”。甚至还一路上低头替女婿把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真是判若两人。作者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大相径庭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世侩形象,十分典型的跃然纸上。丈人如此,旁人就更不用说了。同样是这一回,在范进中举之前,已经穷得揭不开锅,母亲更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但邻居中竟没有一个借米借钱周济他。中举后,他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单看邻居中就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有帮忙去寻人的,有帮忙出主意的。好一派邻里好比亲戚的亲热图景。就连做梦也不敢奢望接触的“大人物”张乡绅也主动登门拜访,又是送银,又是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至亲骨肉”了。小说就是通过前后冷与热的态度对比,生动地把人物丑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讽刺意味甚浓。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另外,文章多次使用夸张手法,也增强了讽刺的效果。特别是范进喜极发疯这一节。作者通过描写范进昏厥到疯跑再到跌倒最后到疯走上集的过程,通过反复展现范进的拍手、大笑、说话等举止展现了一个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这一夸张极具令人战栗的力量。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心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的如此合乎生活逻辑。令人敬佩!

  好作品所以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本文最精彩的莫过于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却假装客气推让,又害怕弄巧成拙,担心范进当真收回银子,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极不干脆,是“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他那口是心非的嘴脸在这细处惟妙惟肖地体现出来。当从范进口中再次证实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之快,与之前全然不同。再次活画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

  本文作者由表及里、勾魂摄魄,不仅将他笔下人物的音容神态跃然纸上,而且将内心世界毫不讳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成就了一篇经典的作品。

  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学习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认识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及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欣赏讽刺艺术,感知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范进发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查──熟知字词

  1、点名读:

    挈 腆 绾 掼 醺 菩萨 啐 皂靴

  2、点名解:

    唯唯连声 谨具贺仪 果不其然 桑梓 轩敞 浑家 华居 兀自


二、导──走近作者、作品

  1、导言: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2、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儒林群丑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使他洞察了世态炎凉,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于是便创作了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本文选自第3回。


三、讲──走进故事

  1、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2、速读,概括大致情节。

    预案:整体上由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构成。具体体现在: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进偷试;范进卖鸡,捷报到家;范进发疯,屠户治病;乡绅造访,馈银赠屋;范进送银,屠户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寻读:

    思考:中举前后范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围的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案:以胡屠户为例。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对范进的外貌评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动作: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手颤抖,扯衣襟,千恩万谢,低头,笑迷迷。范进、众乡邻、张乡绅的变化点名读文中相关词句。

  3、发现人物:综合描写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特点。

    小组活动:分四小组分别归纳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预案:范进──热衷功名,迂腐无能,中举前卑怯畏缩,逆来顺受。胡屠户──前倨后恭,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张乡绅──老奸巨滑,善于拉拢、攀附权贵。众乡邻──趋炎附势,巴结讨好。


五、议

  深思范进喜极发疯、探究众人前后变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畅所欲言。预案:一旦中举便飞黄腾达,这与范进之前的贫穷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将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经受不了如此大的变化。范进的发疯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讽刺。另外,封建科举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贵热”不仅毒害了知识分子,也毒化了整个社会,毒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六、赏──精段赏析

  齐读第五段。

  1、赏析角度一:层次感。

    预案:昏厥,疯跑,跌倒,疯跑上集。

  2、赏析角度二:描写方式。

    预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众邻居的吓一跳,众人拉不住等均属于侧面描写。

  3、赏析角度三:细节描写。

    预案:“踹”、“挣”、“跌”、“拍”、“笑”体现了疯劲十足。

  4、赏析角度四:夸张手法。

    预案:有生活的真实感。

  自读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识迁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时代的读书人,你会像范进一样去考科举吗?

  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有区别吗?

  自由交流。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