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895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骑“白马”的苍耳》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的歌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师也有礼物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学们看大屏幕。(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可以交头接耳、可以发出感叹)。[图片放慢点,出现的方式多种]
1、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美丽的花、漂亮的花、红红的苹果]
2、 是呀!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到底是怎样传播种子,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骑“白 马”的苍耳》(出示课件)板书:骑“白马“的苍耳。
二、 粗读课文,回味感“趣”。
1、 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
2、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3、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1课骑“白马”的苍耳,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同桌读、站起来读)现在开始读书。
三、 美读鉴赏、入情悟“趣”。
1、 孩子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答,即可以适当解决一些问题)
2、 孩子们,真不错,了解的还真不少。请你拿起收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就读描写这种植物相对应的自然段,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植物和植物的传播方式,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植物标出来。(板书)植物名称。
3、 孩子们读完了吗?请你来说说你读的哪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抽生)
4、 (我读的是第2自然段)你认为这段哪些地方有趣?(样子: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蒲公英宝宝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请同学们圈了 一段表示动作的词。(撑、送)同时带领学生做动作。(板书:“丫”送、风)出示有文字的课件。孩子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可爱的蒲公英是怎样传播6种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时指导朗读)
5、 有没有和他读的不是同一处植物的(有)好,你读的是哪个自然段(我读的是第三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凤仙花的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出示课件(样子:小炸弹。靠太阳)。(板书:晒)
凤仙花的妈妈真了不起,我们能不能读出它的了不起(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的开始)
6、 你读的是哪一段?(第四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哪里有趣?(小樱树就更有趣了,贪嘴小鸟吞下了樱桃,把樱桃核和鸟粪拉了出来)(出示课件。同时板书)。同学们,你们觉得樱桃传播种子的方法有趣吗?(有)请同学们看屏幕,读出它的有起?(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开始)
7、 你读的是哪一段?(我读的是第8自然段)那你又有什么收获?(我知道了苍耳籽是钩在小兔的毛上离开妈妈的)(同时板书:籽、钩、小兔)。同学们,你们见过苍耳吗?(见过)那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有刺,是绿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苍耳到底长什么样?(出示课件)其实,苍耳最显著的特点应时满身长有小刺,那苍耳的小刺有什么妙用呢?(钩在小兔的毛上),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苍耳是怎样钩在小兔的毛上的?(出示课件)(文字课件)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点课件(钩)。孩子们钩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抓、挂)那课文中为什么有钩而不其它的?(因为用钩最准确),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段话。
小刺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非常高兴,还唱起了歌来:它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看(出示儿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儿歌(可拍手读、踏脚)师指着课件问:小苍耳,骑“白马”为什么白马要用上引号?这个白马是真正的白马吗?(不是,是小兔),为什么没腿也能走天下?(跟着动物)。
四,创编儿歌,表达乐趣。
1、 教师总结,完成板书。(与学生共同完成板忆,可师问生答)
2、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田野,有滋有味地欣赏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情景吧!(出示课件)(老师解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孩子们,小苍耳有了自己的歌,蒲公英、小樱桃淡、凤仙花都没有歌,你们能不能为他们编一编歌?请看大屏幕。
蒲公英,撑( ) 小樱桃,真好吃
没翅也能( ) 贪嘴小鸟( )
告别( ) 跟着小鸟( )
飘呀飘呀去( ) 掉在( )
凤仙花,了不起
结的果子像( )
太阳晒( )
种子射得( )
孩子们,大自然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推荐你们阅读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记,孩子们,读后你又知道了哪些植物传播各子的方法。
总结语:
大自然是无穷的、美丽的、奇妙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还想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吗?出示课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像小刺猬一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