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预备铃后,师、生齐背:《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水》和《横江词》。〕
〔上课铃响〕
师:〔挂出小黑板:〕好,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分析了《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的形象。现在,大家看小黑板。我们感到小弗朗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我请同学来复述一下。×××,你说。〔指定学生〕
生1:小弗朗士是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孩子。那天早晨上学,他去得很晚。他想起了昨天老师说过,要问他们分词的时候,心里很害怕。他想就不要上学算了,到野外去玩玩吧。他看见普鲁士兵在操练,觉得倒很有趣──要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
师:坐下。有没有同学补充?说他是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孩子。──除了上学很晚;除了分词用法,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除了看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他感到很有趣。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
生2:他急急忙忙地走进了教室。原来,一向开始上课时很喧闹的教室,现在,安安静静了。他们的老师穿上了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戴着小黑丝帽。这套衣帽,是他们的老师在督学来视察的时候,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师:嗯,还有吗?
生2:教室后面一向空着的座位,现在却坐着许多镇上的人。他们个个脸上都很忧愁──愁眉苦脸的。
师:你说的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生2:说明了他很不懂事。
师:很不懂事,对了。他对教室里的这些变化不懂,因此,他感到很诧异。
那么从刚刚两个同学所讲的,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我们眼前的小弗朗士,是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接着,我们看:他逐渐地懂得了失去国土的痛苦。──他对普鲁士兵怎么看法呢?他对自己的学习又是怎么看法呢?他对老师又怎么看法呢?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指定学生)
生3:他逐渐懂得了失去国土的痛苦──
师:刚才在讲这问题的时候,你思想在开小差了!所以,回答不出来。坐下。上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哪个同学说说看?〔两个学生举手〕只有两个同学敢说吗?!〔又有几个学生举手〕×××说。
生5:当老师宣布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明天就只能学德语了,他感到万分难过。原来,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他觉得很有趣;现在,他觉得他们是一群坏家伙。他想起自己几乎还不会作文,过去在学习上这么不认真,他很懊悔。本来,他看到这些书本很讨厌;现在,却舍不得离开它们了。本来,韩麦尔先生给他过惩罚,给他挨过的戒尺,使他害怕;现在,感到老师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说,他逐渐懂得了失去国土的痛苦。
师:嗯,好的。从这几方面说明了他逐渐懂得了失去国土的痛苦。后来,又在韩麦尔先生的教育下面,他激起了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他热爱祖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老师上语法课的时候,他怎么样?到老师上习字课的时候,他又怎么样呢?〔学生举手〕×××。
生5:当老师在上语法课的时候,他听得很专心,觉是老师讲得比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没有过的──
师:重说这句话。
生5:他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比从前──比从前──
师:想一想看,怎样把这句话讲清楚。
生5:他觉得老师今天讲课从来──比以前──〔学生轻笑声〕
师:你想用这个状语,又想用那个状语。只要用中间的一个就可以了。想一想再讲。
生5:当老师给他们上语法课的时候,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耐心讲解过;他也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用心听讲过。他觉得今天的语法挺容易──是这样的容易。当老师上习字课的时候,他和他的同学都很专心,听到的只有钢笔在纸上沙──沙──沙的声音,连一些金甲虫飞进教室,没有一个人去注意它们,没有一个人分心。
师:好。坐下。还有同学补充吗?〔学生举手〕××。
生6:他看到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它们好像一面面小国旗一样在教室里飘扬──在教室里飘扬。他还看到屋顶上的鸽子在歌唱──〔学生轻笑声〕
师:看到?能不能用这个动词:看到──歌唱。
生6:他听到──
师:嗯。要用这个动词──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