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把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和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的语言艺术。
3、情节上的前后照应就是结构严谨的突出表现。它能够比较突出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它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4、文学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阅历、见识、思想、情感,以及个人的气质等。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本身来讲,又包括不同层面,如对思想内容的把握,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对表达技巧的评价,对艺术语言的咀嚼等等。既可单项命题,也可综合命题。
[教材习题解析] 方法点拨一、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我们应该多加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才好。
二、注意海明威小说语言的"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的特点,要仔细体会。
三、如"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表现了老人的坚毅刚强的性格。 一、这个题实际上是考世界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人生,看待人生上的失败与成功。
二、语言风格是构成小说的重要部分。
三、心理描写是本文的重要描写手段,希认真体会其作用。
[知识应用自测] 思路导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蚊蚋(ruì ) 湮(yān)没 贮( zhù)存 装载(zài)
B 殒(yǔn)灭 慰藉(jiè) 深邃(suì) 龟(guī)裂C 绚(xuàn)丽 粗糙(zào) 颤(zhàn)栗 泥泞(nìng)
D喝彩(hè) 角(jiǎo)色 自诩(xǔ) 歼(qiān)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 弛名中外 赏心悦目 一叶落知天下秋B.凋弊 梦寐以求 沧海桑田 万变不离其中C.端祥 名列前茅 太平盛世 事实胜于雄辩D.曙光 无济于事 惹是生非 百思不得其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吴作文的画作――《鸡》,抓形、抓动态准确到位,用笔果断,炭笔画出了国画笔法____松秀之意韵,其构图之大胆奇特,尤其令人过目难忘。
②他们向儿孙们__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③为减少恐怖分子作案的机会,巴黎市政府决定用透明塑料袋代替金属垃圾箱和硬塑料垃圾箱,袋里的东西外面看得很清楚,看上去很不___。
④___亚洲金融危机仍未过去,__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仍看好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计划在未来几年里使其在中国的汽车生产由1998年时的年产30万辆提高到60万辆。
A.灵动 唠叨 雅观 尽管/但B.优美 唠叨 文雅 即使/可C.灵动 讲述 文雅 尽管/但D.优美 讲述 雅观 即使/可
1、如果是形声字,我们应谨防声旁误导。形容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音不完全相同了。
2、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就要能区别同音字,能以音辩形,能以义辩形,能根据语境辩形。
3、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已从考近义成语的选用扩展到考一般近义词语的选用,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黄 土 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不断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让他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他就偷偷停止了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的话。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却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4.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一二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B.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舍不得花钱,同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药卫生条件。
C.父亲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既反映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D.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结尾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E.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情感。
F.作者笔下的父亲同朱德笔下的母亲一样,虽然极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语言通常指语言的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含蓄、深刻等,或语言是否准确、简炼、生动;鉴赏表达技巧通常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烘托、对比),结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照应、铺垫),修辞运用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的观点看法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甚至要谈出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
应用自测解析1、A(B项"龟(jūn)",B"糙(cāo)",D"歼(jiān)")
2、D(A项"弛"应为"驰",B项"弊"应为"敝","中"应为"宗",C项"祥"应为"详".)
3、A("灵动"指活灵活现,有意味,而"优美"在意味上就差了一层;"唠叨"是反来复去地说,表现老人们的守旧落后;"文雅"是指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雅观",指装束打扮、举动优雅美观;"尽管……但"组成一组转折关系的复句,"即使"是表示假设关系,与"可"不搭配。)
4、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黄土"是象征物。它象征什么呢?文章开头第一句说:"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这便是答案第一点所本。第二三句又说:"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这便是答案第二点所本。倒数第三段说:"黄土是博大宽容的……"这便是第三点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