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出师表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199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第六册出师表,
第六册出师表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四、析文。
⒈上面已经介绍了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诸葛亮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又为什么会对刘备刘禅忠心耿耿呢?请齐读第六自然段。
⒉指名翻译本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①茍全:苟且保全。
②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猥自枉屈:“猥”是“辱” 的意思,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④驱驰:奔走效劳。
⑤有:通“又”
⒊生翻译全段,师订正。
⒋说说有关“败军之际,危难之间”的有关情节。
⒌生阅读有关刘备“白帝托孤”的情节,结合刘备“三顾茅庐”的有关情节,领悟诸葛亮写此文的感情。
小结:总而言之,诸葛亮在这里表明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也述说了为什么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他将怎样来报答皇帝呢?从政治家角度来看,他要给皇帝提各种治理国家的建议,从军事家来看他应当保卫祖国为国征战。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提建议,又是怎样为国征战的。
⒍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
①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 ②殂:死亡 ③诚:实在
④秋:时 ⑤内:在宫廷内。 ⑥外:指宫廷外。
⑦盖:原来。 ⑧殊遇:特别厚待 ⑨诚宜:应当。
⑩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⑾引喻失义:“义”是适宜、恰当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
⒎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呢?
明确:这是形势决定的。
好,就请同学们也当一回政治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
劣:客观上先帝崩殂,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优:主观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师:也就是说形势上有好有坏,国际形势是严峻的,但众臣有报国之心,那么这个时候什么人将起 到决定的作用?
明确:皇帝
师:也正是如此诸葛亮才向后主提出建议。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明确:诚宜“开张圣听”。
提这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免塞忠谏之路。

⒏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机动)
⑴指名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①陟:原意为登高,这里指奖励。 ②作奸:奸指奸邪的事情
③科:科条法令。 ④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⑤昭:表明;显示。
⑵本段作者和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
明确:“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即要严明赏罚。
⑶生齐读本段。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⒈熟读课文,背诵一、二、六段。
⒉预习剩余的段落,并试着翻译。
板书设计 :
出师表
诸葛亮

亮 本布衣(卑鄙) 躬耕南阳 建议 征战
知遇之恩 感激 报之陛下(备、禅)
备 皇叔 (高贵) 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建议: 开张圣听(目的)

附件
相关材料

1、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1年,刘备趁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原来还叫“表”而不叫“疏”。
3、《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来诸葛亮为北伐而上的《出师表》,一直以来被作为推崇诸葛亮"千古第一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证。
4、《三国演义》中的白帝城托孤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

[1] [2]  下一页

TAG: 出师表  

《第六册出师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