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256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第5课孔乙己

教学内容

本文在教材第28—35页。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说。文章通过对一个

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较深的迂腐窘迫而又自命清高的旧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了当

时整个社会的环境和当时整个国民的心态,表达了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病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认真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

感。


3.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作者的精心布局。

4.学习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先查找文章中的生词,为读懂文章作准备。

2.先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大致了解文章的线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物进行分析。

4.通过分析人物找出决定人物命运的原因。

5.研究作者的情感及其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对现在的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情和理解弱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参重点

1.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学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

1.通过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2.通过对比分析人物性格,学会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突破

1.认真分析非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态度和影响。

2.把人物和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本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风格的有关资料。

2.把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准备好,上课时给学生进行说明。

◆学生准备

1.在课前把课文认真阅读一遍。

2.回顾自己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作者和他的文章风格、社会背景。 1.认真听讲,与自己的了解进行对照。

2.让学生回答故事发生的开端和线索。 2.回答教师的提问。

3.对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描写方 3.分析人物,学习描写方法。

法。

一、讲解背景资料,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人,是

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无产阶级

1.回答: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们

学过的他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

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本文写

作时间是。鲁迅文章风格大都是批

判旧社会和反动势力,也揭露下层社

会国民的麻木和病痛。故事发生在

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19世纪末,下

层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当时仍然存在

科举制度。1906年科举制度废除。

2.让学生从前三段中找出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环境在前三

段主要指人文环境,试让学生归纳出

来。对此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进而

提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让学生分析长衫主顾和短衣帮的区。

别,通过对比发现问题(主要在第一

和第二段)。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故

事发生的环境了解人物的性格。教

师最后说明小小的咸亨酒店其实是

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构思

的巧妙之处正是通过“解剖麻雀”来

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

书》等。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写于1918

年冬。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对鲁迅及其

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对故事

发生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

旧社会的文化制度也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

2.从第一段推测时间是在19世纪末,地

点是咸亨酒店,主要人物是孔乙己;人

文环境主要是社会分化、等级对立、世

态炎凉等;文章的线索是作者的见闻。

3.回答他们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

衣”,“房里”和“柜外”,“坐喝”和“站

喝”,“荤菜”和“素菜”,“不好侍侯”和

“容易说话”,对比鲜明,说明贫富悬殊,

等级对立,人际关系紧张,不易沟通,人

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反映出世态炎

凉;小酒店实际上是社会的大舞台,预

示着悲剧即将上演。

二、斟酌字句,分析主要人物(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称写的好

处,提醒学生分析细节,我为什么换

r专管温酒的无聊的工作?掌柜说

我干不了这事,这事指的是什么事?

它说明了什么?掌柜因为我不会羼

水差点辞退我,说明了什么?教师指

导学生思考。

2.重点分析孔乙己。先让学生找出描

1.回答:以第一人称写显得真实。不是因

为我不会舀酒,而是因为我不会羼水。

在教师指导下回答:羼水意示掌柜的心

黑和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欺骗;“我”的

经历说明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人们

之间关系的紧张。


2.回答第四段第二和第三句话:身材高大

写他的外貌的句子:他身材高大说明

什么?他的脸色为什么是青白色的?

为什么时常皱纹间有伤痕,胡子乱蓬

蓬的说明了什么?长衫又脏又破说

明什么?教师让学生联系下面的段

落进行回答,然后分析:他的特殊身

份表现在哪一句话?既然是站着喝

酒表明他贫困,那他为什么不和短衣

帮一样脱掉长衫呢?况且他的长衫

又脏又破。这是对人物性格进行的

深层分析,教师应结合文章进行必要

的引导。

3.文章的前三句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

手法?(这个难题可以不要求掌握)

作者在文章中说“因为他姓孔一_·叫

作孔乙己”这句话说明他在人们心中

的地位和形象是怎样的7

说明他可以依靠劳动来养活自己;他

的脸色青白说明他营养不良,生活窘

迫;有伤痕说明他经常被别人打;胡子

,乱说明他懒散;长衫脏破说明他懒惰且

没钱买;他的特殊身份表现在第四段第

一句话。归纳回答:他的特殊身份表明

他虽然生活拮据但放不下读书人的臭

架子,自命清高,也说明他不屑与短衣

帮为伍;与短衣帮之间因为这件长衫

(是读书人的表现)而不能沟通。


3.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记住是白描

的写作手法即可。这句话说明他在人

们心中无足轻重,人们只是把他当作笑

料和一个穷酸的书呆子。


三、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讨论文中为什么用“排”字。

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

作出最后的结论。

2.提问:本来偷和窃是一样的意思,孔

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以及“君子固

穷”等等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先是

“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然后说一些难懂的话?

3.从第五段看出什么?他的人品怎样?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教师指出,要对

人物进行全面评价,防止片面和偏

激。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回答可能

不太合理,需经教师的讲解方可理解。

2.说明他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封建思想毒害很深。(学生回答他自

命清高也可以)他红脸是因为被人揭穿

感到羞愧,说难懂的话是自我解嘲和用

来掩饰自己。

3.归纳出:他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鄙视

劳动,四体不勤。这是他的缺点,…决定

了他的经济地位,但他人品还好,这又

是不可否认的优点。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内容。 1.回答问题,复习已学知识。

2.继续分析细节描写。 2.学习分析细节描写。

3.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 3.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一、回顾上次讲解内容,继续深化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的重点。

2.分析第六段孔乙己的神态,他显出不屑

置辩的神气说明了什么?当别人说到

他没考上秀才时他面如灰色说明了什

么?

3.第七段说他只好和孩子说话说明了

什么?本段中哪一句最能说明他在

人们心中的地位?本段“他教我写

字”最能表现他的迂腐,为什么?文

[1] [2]  下一页

TAG: 语文  

《第5课孔乙己(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