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案设计6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231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公输》教案设计6,
3、推敲: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
――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②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③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4、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四、课堂小结
文章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墨子以理折服楚王,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显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 检查背诵
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二、导读课文
1、学生默读第三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 中的疑难词句。
①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②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假字,同“御”。
④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2、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3、点拨: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4、思考: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会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宋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三、互动归纳
1、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2、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或课本剧(表演)。
2、以“最贵是和平”为题进行小型演讲。
上一页 [1] [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