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658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2.饿其体肤。

  3.必先苦其心志。

  4. 空乏其身。

  5. 行拂乱其所为。

  6. 所以动心忍性。

  (三)、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四)、请写一句意思相近的名言表述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的道理。

  (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2、积累字词: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古今异义

  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3)、一词多义

  为: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故:故不为苟得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则:则凡可以得生者 得之则生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

  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翻译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2、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3、文章开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三、师生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质疑。

  四、拓展延伸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为苟得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为宫室之美

  ④一箪(dān)食

  ⑤ 蹴(cù)尔而与之

  ⑥乞人不屑(xìe)也

  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5、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

  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节;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挫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而已……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句。

  2、掌握文言知识.

  3、体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2、积累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3、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二、合作探究

  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2、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三、师生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质疑。

  四、拓展练习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惠子相梁( )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上一页  [1] [2] 

TAG: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