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盼春天的荠菜
11-01 11:49:12 | 浏览次数: 431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13 我盼春天的荠菜,
根据学校总课题“体验—协作”教学模式的理论,我认为体验就是学生自学探究,协作就是小组或全班交流—合作探究。本着这样的教学思想,我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或全班交流(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自学—再小组或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循环往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细微处,最后返回到整体,层层推进教学。第一课时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1、读题并质疑。一读题目,谁见过荠菜、知道荠菜?对荠菜有什么感受?二读题目,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带着课题质疑的问题,根据自学课文的三点要求,自学课文,并作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想知道什么?(整体感知)3、带着学生自学课文后的问题学习课文9、10自然段: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并作全班交流,探究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4、再读9、10自然段,质疑。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9、10自然段,在细读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问题,走出9、10自然段,并激发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兴趣。第二课时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1、复习,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上堂课产生了什么问题?2、探究第一个问题,学习课文2、3自然段。理解作者认为荠菜好吃,是因为饿。3、探究第二个问题,学习4—8自然段,理解作者挖荠菜时感到非常坦然,是因为曾经有因为“吃”而遭财主家人追赶落水逃命的悲惨经历,从而理解作者“盼”荠菜的深层原因,感受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在以上基础上,配对读第1、10自然段,理解“特殊”的意思,抒发喜爱荠菜的感情。
以上是教学本篇课文的显性思路,另外还隐含着一个学生的情感思路:学生由“读题并质疑”环节,了解自己对荠菜的感情®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荠菜的感情®细读9、10自然段,感悟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细读4—8自然段,理解并体验对荠菜的喜爱之情®配对读1、10自然段,抒发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1、给课文分段,学习单元提示语,并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完成作业 第4题)。2、知道完成作业 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发造句。3、完成作业 第6题。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自己对《我盼春天的荠菜》一文教材的理解是到位的,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合理的。欠缺的是:学习第9自然段,理解作者喜爱荠菜的第二个原因时,不够到位,对“更、享受、坦然、奔”等词语的理解不够,带来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深度不够,浮在表面上。另外,由于时间紧张,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到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的深度。
林慧花 2001年12月
上一页 [1] [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