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二)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二)

11-01 11:08:34 | 浏览次数: 15118 次 | 栏目: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当时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多媒体课件出示“居”字及“居”字字体的演变。

  问:看到这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词呢?(安居乐业、居安思危)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讲“乐”字的读音)

  3、初步了解宋词,认识词牌名。

  (1)通过课前你搜集的资料,能谈谈你对词的了解吗?

  (2)老师课前也去查到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出示)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我们今天要学的宋词,题目就叫:(学生齐读课题)聪明的同学猜猜看,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题目?

  本课的“清平乐”(yue)即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分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字,下片有3个韵脚字。

  4、揭题

  “村居”是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猜猜作者会写些什么?

  指名说。

  5、介绍作者(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画像及生平):

  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由宋。历任扛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问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振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本来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深入了解“词”,主动接触“词”打下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是乡村学校的学生学习条件有限,没有条件上网,因此这个查阅资料就由老师来完成,课堂上呈现。)

  二、初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本节课以读为主,首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解决的鼓励学生主动和同桌交流讨论。

  1、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生字,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各种方法去学会生字词。

  (2)相机理解文中生词:

  茅檐:茅屋

  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

  翁媪:老年夫妻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有农村来的孩子吗?)

  无赖:顽皮。

  村居:乡村闲居

  (3)相机理解句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3、进一步认识宋词。

  (引导学生看词)同学们再仔细地看看这首词,与我们平常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古诗往往没有分段,而词则分为两段。上面的一段叫上阕,也叫上片;下面的一段叫下阕,也叫下片。有些句子的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古代,词也叫长短句。

  4、指导朗读。

  读诗读词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齐读。

  三、品析(入情入境,培养灵性)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以换成什么词?(躺 趴)“卧”是怎样的姿势?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避免重复用词,可这首词中用了这么多的“溪”字,你觉得重复了么?

  (4)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5)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生: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教师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醉”,到底是谁醉了?老夫妇会在屋前用软软的吴语交谈些什么?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

  四、想像(生成画面,读写结合)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3、你看,我们用这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那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那就赶快动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画面。(播放鸟鸣的音乐,学生写。)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亲亲热热地村居生活 快乐的村居生活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五、拓展阅读,深悟诗情

  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词人因为受人排挤而隐居山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从“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词传达出词人对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可是,他虽隐居山村,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前方的战火,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他多么希望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宁平静、没有战争的生活啊!“安居乐业”——这样的村居才是词人追求的理想。可是他空有一腔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报国无门,所以只能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寄托于乡村山水,只能心醉田园。(板书:心醉田园)

[1] [2]  下一页

TAG: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