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毛主席在花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知道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及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群众生活的,并知道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教学难点
懂得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就是重点材料,要详写。
教学构想:
本文比较浅显,可利用练习1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认真地阅读和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审题,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大家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写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二、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花山
三、范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1.请乡亲们来碾米;2.请乡亲们喝茶;3.帮乡亲们推碾子。)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呢?作者借这三件事要表达什么感情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四、读第一件事,提问
1、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划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
3、 朗读毛主席的话,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五、读第二件事,提问
1、指名读课文
2、划出课文中毛主席的话,然后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军民鱼水关系,这也正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板书:不搞特殊化。
六、自学第三件事
1、默读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2、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七、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歌颂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品质。)
3、看全文,围绕这个中心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两方面:思想上受到了什么教育?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写写读后感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24毛主席在花山
请乡亲碾米 关心群众生活
给乡亲送茶水 不搞特殊化
帮乡亲推碾子 密切联系群众
课后小记:
基础训练 7
教材分析:
这个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四部分内容。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辨析形近字。
2、重新排列词语,进行逻辑训练。
3、通过读句体会,从感性上认识排比句。
4、以“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为话题,练习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5、练习独立阅读短文,能给短文分段、写出段意,并说出哪一部分是详写。
6、写一篇记叙文,用一两件事表现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教学重、难点:
1、以“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为话题,练习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2、写一篇记叙文,用一两件事表现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字、词、句”部分。
学习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字、词、句”部分。
二、练习第一题。
1、 出示投影,让学生自己读,想一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2、 集体讨论。每组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圣母不同。每组中有一个是用Y或W做声母的。
三、练习第二题。
1、 学生自己比较形近字,再组词。
2、 指名说说每组形近字有什么不同和自己组的词,同学讨论补充。
四、练习第三题。
1、 读例子,明确练习要求。
上面一行的四个词语和下面一行的四个词语是一样的,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上面的没有顺序较乱,下面一行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排列的。
2、 自己练习将词语重新排列。
3、 指名说说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植物、果树、树、桃树
排列:植物、树、果树、桃树
五、练习第四题。
1、 出示投影,要求学生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 讨论。
每句里面都有三四个相类似的词语或句子,这样意思更加强调、更加突出了,也表达得更透彻了。排比句的用法
3、 抄写这些句子。
作业设计:
预习“阅读”“听话、说话”。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7
植物、果树、树、桃树
排列:植物、树、果树、桃树
育才小学、小学、第二小组、五年级一班
小学、育才小学、五年级一班、第二小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听话、说话练习。
2、通过谈论理解过生日吃饭好不好。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听话、说话练习,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明的生日快到了,爸爸、妈妈问小明想要什么礼物。小明想了想,说:“我想请几个好朋友来家吃饭。小芳、丽丽,还有兵兵他们过生日的时候,都请我去他们家。他们的爸爸、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这次我也要请他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
二、指名读听话说话的话题和要求。
三、对小明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过生日时,有没有请亲戚朋友或同学来家吃饭,这样做好不好。
1、 分组讨论
2、 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在班上发言。
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怎么说。其余同学要认真听。
4、 大家评论一下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四、小表演:
1、 选几名同学演一演:请同学到家中为自己过生日的经过
2、 谈感想
3、 你认为过生日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为什么?你相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五、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作业设计: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如何过生日有意义
说:说清理由
听:发表意见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训练
学习过程:
一、进行阅读训练。
4、 读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5、 学生按要求自学。
6、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怎样分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 奶奶生日那天,姑姑送我一个塑料铅笔盒。
第二段、 苏联铅笔和很漂亮,里面分成许多格,可以放许多东西。
第三段、 妈妈、叔叔、表哥用过的铅笔盒都不如我的好,我从这个铅笔盒看到了生活的变化。
(2) 这篇短文中,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这一部分写得详细?意味着篇短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铅笔盒的变化来反映人们生活的变化,所以铅笔和变化的这一部分写得详细。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 自由读。
2、 同桌互读。
3、 指名读。
三、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
预习作文。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7
第一段、 奶奶生日那天,姑姑送我一个塑料铅笔盒。
第二段、 塑料铅笔和很漂亮,里面分成许多格,可以许多东西。
TAG: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