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教师面对学生分析课文,教师拥有解释文本“真谛”的绝对权威,学生被锁定在教师预设的答案之中,被锁定在狭窄的课文内容中。其实,语文学习是有生活底色的,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其阅读实践中感情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阅读感情的深入,而且会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道德经验谈对“诚实”和“有信用”的看法,就起到了效果,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寻找诚实和讲信用的事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道德的评价标准。有了这个评价标准,我又及时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看准时机,让学生边读边思:找出支持自己观点(是留还是还),有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又有了充分的阅读,这时水到渠成。因此在汽车是还是留的辩论中,正方学生就有了充分的说服力,争辩非常激烈,句句理实驳得反方无言以对。自主朗读,尊重学生的情感认识,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有益启发。也正是在这种品析词语──侃谈生活──激情辩论──朗读体味的过程中,学生才懂得诚信的可贵,才受到了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