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中考语文练习试卷

中考语文练习试卷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257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中考语文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拼音选出相应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 juéshuò

  A.解说 B.矍铄 C.角色 D.结束

  ( )

  ② jǐngchá

  A.警察 B.惊诧 C.敬茶 D.经常

  ( )

  ③ jīxíng

  A.记性 B.即兴 C.畸形 D.急性

  ( )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将其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 阔绰

  A.chāo B.chuò C.zhuó D.zhào

  ( )

  ② 拮据

  A.xié B.jí C.jié D.jiè

  ( )

  ③ 冤孽

  A.nuè B.niè C.nì D.xuè

  ( )

  3.选出下面词语中所空缺的字,将其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 不__劳作

  A.缀 B.辍 C.掇 D.啜 ( )

  ② __时而动

  A.向 B.相 C.象 D.像 ( )

  ③ 团结__散

  A.涣 B.焕 C.换 D.唤 ( )

  ④ __然置之

  A.莫 B.寞 C.漠 D.蓦 ( )

  4.应分别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形声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这里的天气本来_____热得很,外面又传来汽车的刺耳的_____音,

  他心烦 ______极了。

  A.噪 燥 躁 B. 躁 噪 燥

  C.燥 噪 躁 D. 躁 燥 躁 ( )

  5.根据表达的要求,选出句子空缺处应填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到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① 你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可真是_____呀!(表达嘲讽的语气)

  A.为富不仁 B.宽厚仁慈

  C.心狠手辣 D.令人失望 ( )

  ② 这次会议的_______,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表达赞扬的语气)

  A.成果 B.结果

  C.后果 D.结局 ( )

  6.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迅速减少。

  A.发展 B.繁重

  C.代替 D.迅速 ( )

  7.为了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面这段话的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是用九个指头

  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

  是可以的。但是,_______,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

  A.这不等于肯定九个指头,以便否定一个指头

  B.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

  C.这不等于九个指头全是优点,一个指头全是缺点

  D.这并不是说九个指头是好的,一个指头是差的 ( )

  8.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这种创造性的设计,______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_____在

  河水暴涨的时侯,_______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A.不但 而且 还

  B.不但 虽然 但是

  C.既然 于是 就

  D.之所以 是因为 还 ( )

  9.下面这个句子的空缺处,应填的一项是

  这些文章无一不闪烁着_________________。

  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的光辉

  D.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 )

  10.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A.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给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B.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对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

  11.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指的是

  A.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B.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C.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D.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 ( )

  12.要想阅读《藤野先生》一文,应查找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集是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二心集》 ( )

  13.下面这个句子,在朗读时正确的停顿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

  二、判断题(在句子括号内用对错表示)

  14.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

  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个句子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准确无误。

  ( )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同于"叛"。

  ( )

  16.《二六七号牢房》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绞刑架下的报告》

  ( )

  17.《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 )

  18.描写社会环境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 )

  19.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 )

  20.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 )

  21. 在议论文中,立论和驳论不可兼用。

  ( )

  三、简答题

  22.根据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 江山如此( ),引无数英雄( )。

  ② 俱往矣,( ),还看今朝。

  ③ 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 ),气象万千。

  ④ 天时不如地利,( )。

  ⑤ ( ),再而衰,三而竭。

  23.判断对错。

  ①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引用的孟子的话是苛政猛于虎也。

  ( )

  ② 《岳阳楼记》中集中表明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四、综合题

  阅读《"友邦惊诧"论》中开头的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 阻断交通,欧打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 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24.这段文字在《"友邦惊诧"论》全文中的作用是

  A.揭露事实,树立批驳的靶子。

  B.提出作者的论点,总领全文。

  C.引述事实,为后文提出论点作铺垫。

  D.分析敌论,找出要害。 ( )

  25.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请愿事件所持谬论的论点是

  A.学生是应该读书的。

  B.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C.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D.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 )

  26.如果将文中"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改为"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将是

  A.意思一样,语言更加简洁了。

  B.意思相反,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

  C.意思基本一样,但强调和讽刺的意味没有了。

  D.意思基本一样,但更加通俗易懂了。 ( )

  27."读书呀,读书呀",这两句话的口吻是

  A.作者的

  B.学生的

  C.国民党政府的

  D.国联的 ( )

  28."报上不是说过……"中"说过"的内容是

  A.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

  B.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C.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D.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 ( )

  29."不道"在文中的意思是

  A.不知道 B.不料

  C.不说 D.不以为 ( )

  30.下面所列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又"相呼应的是

  A.但 B.一面

  C.不是 D.已经 ( )

  31."国将不国"的意思是( )。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最末一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不大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 [2]  下一页

TAG: 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