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教案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11-01 11:53:31 | 浏览次数: 15318 次 |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小说的艺术特色:简练、朴实(“简练是才能的妹妹”,“写作的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夸张幽默讽刺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二)课文简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沙皇俄国正处于专制统治时期,人们失去了思想与言论上的自由,别里科夫就是这种环境造就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是当时制度下的一个“良民”。作者首先通过“我”介绍了别里科夫生活、习惯上、思想上的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以及“套子”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人、全城的人的影响。其次作者以恋爱及失败为中心事件,让别里科夫自己表演,语言、神态、心理逼真传神。一方面让我们觉得他可恶,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可怜。可恶之处表现在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可怜之处表现在整天六神无主、谨小慎微,因多疑而诚惶诚恐、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三)世界五大短篇小说家
  都德——法国——《最后一课》
  马克·吐温——美国——《竞选州长》
  欧·亨利——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莫泊桑——法国——《项链》《羊脂球》
  契诃夫——俄国——《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


  (四)课外阅读指导
  仔细阅读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写一篇关于俄国作家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方面的读书笔记。


  (五)补充材料
  (1)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贵族家庭,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到德国留学,研究黑格尔哲学。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深,他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发表了反农奴制的《猎人笔记》,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但他始终是一个温和的贵族自由主义者,拥护沙皇政府的农奴制改革。五、六十年代之交,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发生了分歧,终于在一八六〇年脱离《现代人》杂志。屠格涅夫长期侨居西欧,自七十年代起定居巴黎,和流寓西欧的民粹主义者往来,并时常资助他们,把他们看作一种能迫使政府实现渐进性政治改革的力量。一八八三年,屠格涅夫在巴黎病逝。屠格涅夫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猎人笔记》(1847—1852)包括二十五个短篇。作者采用一个猎人到乡村行猎时所写笔记的形式,描叙了农奴制度下的外省城镇和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如不同类型的地主、农奴、磨坊主妇、县城医生、在草原上看守马群的农家孩子,直至脱离现实、脱离人民的贵族知识分子等。其中也有纯粹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如《森林和草原》。这些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但大都贯串着一定的反农奴制思想。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罗亭》(1856)和《贵族之家》(1859)反映了三、四十年代俄国社会特别是贵族知识分子的生活。罗亭是“多余的人”行列中的新典型。屠格涅夫力求在五十年代新历史条件下,探索“多余的人”性格的社会根源,评价三、四十年代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父与子》(1862)是屠格涅夫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屠格涅夫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浓厚的抒情风格。他以温情脉脉的笔调抒写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种感伤情调是他的贵族自由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的表现。他善于体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并使之和人物的情绪溶为一体,往往带有怅惘柔弱的色调。


  (2)米哈伊尔·叶夫格拉福维奇·萨尔蒂科夫(1826—1889),笔名谢德林,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代钻研过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和别林斯基的著作。后来他作了政府官员,一八四八年发表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中篇小说《矛盾》和《一件错综复杂的事》,遭到流放。七年流放使他熟悉了俄国外省官场的内幕,接触到在官僚制度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一八五六年,尼古拉一世死后不久,谢德林回到彼得堡,曾先后任梁赞省和特维尔省副省长,惩办贪官污吏,保护农民。一八六三至一八六四年与涅克拉索夫合办《现代人》杂志。一八六八年辞去官职,与涅克拉索夫合办《祖国纪事》,专门致力于文学工作。《祖国纪事》在七、八十年代始终捍卫革命民主主义传统,谢德林在该刊发表了大量政论、杂文、小说、寓言。一八八四年《祖国纪事》被查封后,谢德林在日益困难的条件下,又用寓言的形式与沙皇制度进行斗争。《外省散记》(1856)是谢德林在流放归来后发表的一部特写集。他用幽默讽刺笔法勾画了许多外省官吏的肖像,暴露他们掠夺人民的种种无耻行径。农奴制改革后,谢德林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他写了许多讽刺特写和小说。短篇小说集《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夫人》(1863—1874)揭露自由主义政客在维护祖国利益、发展文化的幌子下掠夺人民,成为专制政权的帮凶。《一龀鞘械睦贰?/SPAN>(1869—1870)是一部用县志形式写成的讽刺作品,以夸张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概括了俄国专制统治者的典型特征。长篇小说《戈罗夫略夫一家》(1880)是谢德林的代表作。他通过一个地主家族三代人命运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地主阶段内部争权夺利、腐化堕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前途。谢德林是继果戈理之后俄国文学中又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中对俄国专制农奴制社会的揭露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
  A.车蓬  天方夜谭  胆怯    难堪
  B.憎恶  恶梦    没精打彩  周济
  C.辖制  孤僻    唉声叹气  讥诮
  D.撮合  怂恿    体统    消谴


  2、选出读音全对的一组(  )
  A、和谐(xié)  浑浑噩噩(hùn)  怔住(zhèng)
  B、滑稽(ji)   契诃夫(kē)   搓手(cuō)
  C、谗言(chán)  黑黝黝(yǒu)   傩送(nuó)
  D、胡诌(zhōu)  船舷(xián)   悖乎(bó)


  回答下列关于课文理解的几个问题。
  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为什么全城的人都受他辖制呢?
  4.别里科失与科瓦连科的交锋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冲突?


  阅读小说的最后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5、文中“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6、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回来时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7.文中的“旧样子”指的是什么样子?
  8、“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一句是什么意思?这样结尾的含义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1、C(A.篷,B.噩,采,D、遣)


  2、C(A、hún,  B.hē,  D.bèi)


  3、首先别里科夫的一言一行无不与当时残暴的沙皇制度相一致,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旧思想旧制度。其次,他乐于告密,人格卑劣,给全城的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4、科瓦连科是一个敢做敢当、具有新思想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们之间的交锋,实质上是新旧两种思想的交锋,是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冲突。作者借科瓦连科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5、别里科夫是一类人中的一个代表,即顽固保守、害怕变革、人格卑劣、阻碍社会发展的一类人。


  6、因为长期生活在专制统治之下,那种完全自由快活的感情已经不复存在了,此其一;其二专制统治没有推翻,人们不敢也不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


  7、郁闷、无聊、乱糟糟的生活样子。


  8、因为虽然埋葬了一个别里科夫,可是装在套子里的其他人却还有许多,而且将来还会出现。这样结尾启示人们去思考套子里的人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产物。这样结尾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1] [2]  下一页

TAG: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