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五册25课诗词五首

五册25课诗词五首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496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五册25课诗词五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被罢斥家居时所作;“十一月四日”是指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这时诗人已经68岁了。作起。本题共二首,课文选的是其二。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 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④若个(哪个) 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 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

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 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 ⑩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千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

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晨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 . 南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愿弃文就武,为国效力一爱国忧思一梦思为国征战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学习《己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in2) 脉脉(mo4)

2.学习《己亥杂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龚自珍(1792一1841)字尔玉,又字瑶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认识深刻,提出不少政治改革建议,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出身于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官僚家庭。祖父龚提身,父亲龚丽正皆长于史学,母亲是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

好的文化教养。道光九年(1829)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因触犯时忌而愤然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1841)暴卒于江苏丹阳书院。龚自珍才华横溢,他的性格和思想在那个时代颇有独特性。他对封建正统的经籍既熟读而又不满,交游重气息相投而不趋炎附势。这种不受传统束缚的精神使他仕途不得志,却使他的诗文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龚自珍的诗着眼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独创的艺术性开创了近代诗的新风貌。今存诗词近800首,文300余篇,见于《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是作者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48岁)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眷的往返途中作的大型组诗共三百五十首,均为七言绝句(其中有些是古绝)。这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是作者对前半生生活经验的形象总结,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多咏怀和讽喻之作,选的这首诗原为组诗的第五首。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请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广渠门出城。 .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落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州)人。唐宣宗大中初(850年左右)应进士考,屡试不第。他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考试律赋一首,人称“温八叉”。但不为人看重,终身潦倒。温庭筠兼工诗词,诗今存三百余首,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今

存七十余首,与韦庄齐名,称“温韦”。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作词的人,又被<花间集》置于首位。对词的发展影响极大,被称为“花间鼻祖”。温词多写妇女生活,但所写妇女类型很广泛,不仅有贵族少妇,闺阁千金,还有思妇、商妇、宫女、歌妓、采莲女子以至女道士,真可称得上写妇女的圣手。温词裱丽绵密,精艳绝人,然不出绮怨。温庭筠极善于通过环境和物态的描写来烘托人的动态和心理活动,极其细腻传神;亦能自如地运用白描手法写词。

梦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 悠悠(娴静的样子)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旬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诗词  

《五册25课诗词五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