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被罢斥家居时所作;“十一月四日”是指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这时诗人已经68岁了。作起。本题共二首,课文选的是其二。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 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④若个(哪个) 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 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
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 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 ⑩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千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
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晨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 . 南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愿弃文就武,为国效力一爱国忧思一梦思为国征战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学习《己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in2) 脉脉(mo4)
2.学习《己亥杂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龚自珍(1792一1841)字尔玉,又字瑶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认识深刻,提出不少政治改革建议,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出身于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官僚家庭。祖父龚提身,父亲龚丽正皆长于史学,母亲是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
好的文化教养。道光九年(1829)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因触犯时忌而愤然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1841)暴卒于江苏丹阳书院。龚自珍才华横溢,他的性格和思想在那个时代颇有独特性。他对封建正统的经籍既熟读而又不满,交游重气息相投而不趋炎附势。这种不受传统束缚的精神使他仕途不得志,却使他的诗文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龚自珍的诗着眼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独创的艺术性开创了近代诗的新风貌。今存诗词近800首,文300余篇,见于《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是作者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48岁)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眷的往返途中作的大型组诗共三百五十首,均为七言绝句(其中有些是古绝)。这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是作者对前半生生活经验的形象总结,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多咏怀和讽喻之作,选的这首诗原为组诗的第五首。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请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广渠门出城。 .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落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州)人。唐宣宗大中初(850年左右)应进士考,屡试不第。他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考试律赋一首,人称“温八叉”。但不为人看重,终身潦倒。温庭筠兼工诗词,诗今存三百余首,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今
存七十余首,与韦庄齐名,称“温韦”。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作词的人,又被<花间集》置于首位。对词的发展影响极大,被称为“花间鼻祖”。温词多写妇女生活,但所写妇女类型很广泛,不仅有贵族少妇,闺阁千金,还有思妇、商妇、宫女、歌妓、采莲女子以至女道士,真可称得上写妇女的圣手。温词裱丽绵密,精艳绝人,然不出绮怨。温庭筠极善于通过环境和物态的描写来烘托人的动态和心理活动,极其细腻传神;亦能自如地运用白描手法写词。
梦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 悠悠(娴静的样子)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旬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