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人教社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点睛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点睛

11-01 11:55:11 | 浏览次数: 12518 次 | 栏目: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点睛,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赏析: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赏析: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8.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赏析: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简单到了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吃夜宵的这一细节体现了周总理的高尚品德。

9.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赏析: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看到了周总理是那么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此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又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0.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赏析: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二、关联词一点通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4.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三、句子加工厂

1.句子模仿秀。

理想是日,照耀晶莹之露;理想是露,滋润碧绿之草。

仿写:理想是草,抽出嫩绿之芽;理想是芽,萌发金色的梦。

2.句子瘦身。

(1)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李大钊取出小手枪。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脸。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灯照耀着建筑。

3.改变句式。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为后续部队照亮了道路。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的确为后续部队照亮了道路啊!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难道没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道路吗?

4.改对话为转述句。

父亲对法官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父亲对法官说,他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孩子们什么也不懂。

5.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因为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一、读读背背叶挺将军的诗歌。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二、背诵课文《为人民服务》。

课文:了解内容与特色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第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课文篇幅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第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都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第三,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有三:一是再现式照应,洋溢真挚情感。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文内容的再现或重复,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意思。比如开头说“1972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这样的照应,不仅点明、强调了李大钊烈士牺牲的具体日期,而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的无比仇恨。二是回答式照应,突出可贵品质。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的内容的解释或回答,这样写是为了不让读者心存疑问,把问题弄明白。比如前文说“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为什么要整理“书籍和文件”呢?这给人留下了疑团。后面写道:“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写既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突出了李大钊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无限忠于党的可贵品质。三是延续式照应,烘托人物形象。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提示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写是为了深化某一意思。比如前文说“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到哪里去了?这令人担忧啊!后文说:“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这里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烘托出李大钊的高尚品质与个性风采。同时,他宁可遭受折磨,也不泄露党的秘密的品质,也教育、影响了工友。

《灯光》一课,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教学时,可以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 教学  语文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教学点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