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辅导站在人文的角落思考──《孔乙己》课例分析

站在人文的角落思考──《孔乙己》课例分析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713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站在人文的角落思考──《孔乙己》课例分析,
浙江省平湖市曹桥中学 胡芳华     【教学设计】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创设一个个学生能够有情感共鸣的背景或者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多种课堂资源,但又不脱离文本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设想,那么教师怎样来达到这个目标呢?《孔乙己》的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点。

  小说这种文体与别的体裁有所区别,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及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离他们已经很远的社会,我深知课堂上没有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没有达到小说赏析的基本目的,哪怕这堂课再严谨、再热烈,但永远称不上精彩。

  《孔乙己》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是如何挣扎在自尊与生存、高贵与堕落、敏感与麻木之间的。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以及整个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所以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把整堂课的重点定在人物形象的剖析,而难点放在如何由孔乙己个人的悲剧反窥整个病态社会的不合理,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赏析效果。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孔乙己吗?

  生:没有。(齐声)

  师:那对于我们没有见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者都是通过什么手段让我们有个深刻印象的?

  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七嘴八舌)

  师:那么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大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投影片上的问题。

  出示投影:
   
    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你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试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来分析。  

  (学生热烈的讨论。)

  师:经过交流我想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你们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呢?请举手。

  生:我觉得孔乙己是一个很懒的人,因为他一件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师:很好,同学们,这可不是一般的懒,你们能达到这种境界吗?

  (众生笑。)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很清高的人,因为短衣帮的人问他读过书没有,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师:嗯,旧时知识分子的通病。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个善良的人,因为他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师:确实,因为他也很贫穷。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书呆子,因为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师:对,如果用书面语就是……

  生:迂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因为明明偷了书,还说窃书不算偷。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窃跟偷有没有区别?

  生:没有。

  师:比较一个词,我们往往从词性、词义等方面入手,你们觉得没区别吗?

  生:有,一个是书面语,一个是口语。

  师:很好,那这两个字意思有没有区别?

  生:没有。

  师:那么作为读书人的孔乙己知不知道它们意思相同?

  生:知道。

  师:那他为什么还这么说?

  生:因为他认为短衣帮不懂。

  师:你们很聪明,那么这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生:……

  师:以为骗了别人,其实是在骗自己。

  生:自欺欺人。(齐声)

  师:很好,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守信的人,因为他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酒钱。

  师:他也有可爱的一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因为他爬着到酒店来喝酒。

  (生笑。)

  师:这里除了看到他的坚强还看到什么?

  生:他很喜欢喝酒。

  师:我们通过大家的分析,对孔乙己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可这些毕竟还是比较破碎的拼凑,孔乙己在你心目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出示投影:

 
    你觉得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试从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用一句话给孔乙己的形象做个高度的概括。 

  例如:孔乙己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叶圣陶)  

  生: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师:很有深度。

  生:孔乙己是一个可怜但又令人讨厌的人。

  师:确实,他的遭遇令人同情,可行为却让人生厌。

[1] [2] [3]  下一页

TAG: 课例分析  

《站在人文的角落思考──《孔乙己》课例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