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辅导《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884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生(全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师:那么这儿的“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

  生:障壁:隔膜,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不相通。

  师:你解释得很好!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封建制度中森严的等级观念。闰土认为:“迅哥儿”现在是“老爷”,自己是“下人”。少年时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如今却变成“老爷”和“下人”的主仆关系,这是很可悲的。

  师:下面我们请大家推选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15节~30节,分别扮演“我”、“闰土”、“叙述人”。(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加强朗读可充分发挥文章本身的感染力,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生推选朗读者。)

  师:朗读时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人物的对话,要尽可能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与心情,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

  生:朗读(略)。

  师:三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吸引了大家,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下面集体朗读55节~61节,要求朗读时也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人物的对话,要尽可能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与心情。

  生:集体朗读(略)。

  师:个别同学要注意跟上集体的节奏。接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2~77节。

  (生默读课文。)

  师:闰土一共说了哪些话?

  生:闰土一共说了七句话。

  师:对!闰土一共说了七句话,九处用了省略号。这些同学们都能找到,我不再重复了。那么这些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全面。确实闰土的这些话都是断断续续、吞吞吐吐,表达了闰土的心情,体现了他的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述说自己的苦况,表现了说话人的迟钝、麻木(投影显示加点字)。

  最后一句话“……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卖与不卖,都没有庄稼人的活路,闰土的心里是渺茫的,于是也只有省略号的六点了。

  师:那么少年闰土说了些什么?谁来读?

  生:朗读(略)。

  师:你读得很好!由于少年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所以这五段话他说来如数家珍,这显示说话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我认为少年闰土的性格开朗,为人又热情爽快。

  生:我认为闰土的性格质朴纯真,十分聪明能干。

  师:两位同学概括得对。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外貌、神情、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的印象中,中年闰土象什么?少年闰土又象什么?

  生:中年闰土象木偶人;少年闰土象小英雄。

  师(投影显示加点字):请同学们看对比表(投影显示),闰土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用书上的话回答。)

  生: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多子。

  师(投影显示加点字):使闰土从小英雄成为木偶人的这么多原因中,你认为哪个是根本原因?

  生:我认为“多子”是根本原因。因为水生是闰土的第五个孩子。文中“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生:不对!我认为应该是“兵匪”。因为课文中写到“……又不太平……”,这说明社会不安定,老百姓生活不太平。

  生:我认为“多子”、“兵匪”都不是根本原因,“苛税”才是根本原因。文中也写到:“……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师:苛捐杂税交给谁?社会不安定,老百姓生活不太平,闰土家孩子这么多究竟是谁造成的?

  生:噢,我知道了,根本原因应该是“官”。

  师:对,是官。那为什么呢?

  生:因为官是统治者。官就是维护腐朽的社会制度。

  师:你回答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掌声响起)。因为有了这样的统治者,才会有这种腐朽的社会制度。然后造成兵匪、苛捐杂税等,使闰土从小英雄变成木偶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很深刻的,它通过闰土从小英雄变成木偶人这件事,给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辛亥革命未能解决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另外,我们知道小说是很注重细节描写的。作者从闰土在“我”家里拣择的东西,写出闰土的麻木、愚昧。书上哪句话写出了这一内容?

  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师(投影仪显示加点字):香炉和烛台派什么用场的?

  生:求神拜佛。

  师:对!那么他为什么要求神拜佛?

  生:因为闰土感到命运没有依靠,就只好求神拜佛,希望他们保佑自己。他把改变现实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偶像上,乞求摆脱痛苦,交上好运。

  师:你回答得很好!苦难中的闰土有这种宿命论的思想,我们从他拣择香炉烛台的动作可以看出(投影显示加点字)。由此我们可知,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的确很重要,你们以后阅读小说时千万不要忽略了细节。那么课文中还有其他例子吗?

  生:第14节取名闰土就是的。

  生:第15节带银项圈也是的。

  师(点头):回答正确。那么是谁给闰土取名?是谁给闰土带银项圈?

  生:都是闰土的父亲做的。

  师:对!闰土的父亲。他将希望寄托在闰土身上,为了怕儿子死掉,给他取名闰土,还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投影显示加点字。)

  师:那么闰土的儿子又怎么样了呢?

  生: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害羞,躲在父亲的背后。(投影显示加点字。)

  师(点头):二十年前的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勇敢、活泼可爱的少年,现在他的儿子却黄瘦些,颈上没有银项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了现在闰土家很穷。

  师:对!除了说明“闰土家很穷”(“经济困难”)外,还说明了什么?

  生:还说明他“营养不良”。

  师:你补充得很好!几十年以后的闰土生活比父辈更悲惨了,他已无力给儿子套上明晃晃的银项圈,他拣择香炉、烛台,把摆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当然这“希望”也比父亲更渺茫了。

  师:这组三代人形象的对照,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回答):从这组三代人形象的对照中,我们看到了故乡的人民依然处于贫困和愚昧中,无数的闰土们一代接一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当牛作马,一代接一代地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重复着同样的命运。故乡变了,变得剥削更重,压迫更深,摧残更烈,劳动人民的命运更悲惨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课堂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