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提示学生抓准知识点
生22:现实的故乡与江南与回忆中的故乡和江南是一个对比。
师:是啊。这样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师:经过这一番品读,我们再来朗读一遍,看是否比刚才读的有感情有节奏些。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读一部分,也可以轮流读一遍。
(小组朗读。)
师:我们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
生23:我们小组女生朗读前半部分,男生朗读后半部分。
(小组表演朗读,读出了感情,众生鼓掌。)
七、读中品,品中读,朗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生24:我代表我们小组朗读。
(生朗读。众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热打铁把它背下来?试试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背诵。
(生赶紧准备背诵。随后指名4~5名同学试着背诵,并提出课外加强背诵的要求。)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该想想,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自己还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
(生冥想,总结。)
八、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生25:我在这节课上了解了这首诗中包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想课外能把这首诗背的再熟练一些。
生26:我学到了诗人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些具体事物上。
师:你可以把课后练习三做做,学习这种写法。
生27:我又学到了一首爱国诗,我想再积累一些爱国的诗歌。
生28:我学到了对比的写法,我想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
生29:我朗读的比先前好些了。
师:总结得很好。虽然角度不同,但每位同学都能有一点收获。根据大家的总结,老师提出以下几个作业供大家选择,每位同学可以选择1~2道来做。
九、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
(生急切地想知道有哪些作业可供选择。师出示作业牌。)
1、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4、诗的前后两部分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达一种情感。
师: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通过自己选择的课外作业加深对这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