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
11-01 12:05:13 | 浏览次数: 588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
湖南省浏阳市葛家中心学校 林 文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网络环境之教学理论依据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并谈了几点思考体会。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走进大多数校园。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完成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通过网络这一新的教学体系,提高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思考的状态,主动进入探索角色,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教育学依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越活跃,知识技能掌握就越牢固。
3、信息论和控制论依据: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程的控制、调节,使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一个交互系统,反馈周期越短、控制越及时,效果就越好。
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依据: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词五首》的教学实践
1、准备工作: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进行网站建设。针对语文教学,我建的网站中包括课文参考资料和论坛两大部分。我根据课文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加入到课文参考资料中,里面有课文分析、相关图片及音频视频资料、相关文章、同步练习等,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在语文论坛中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论坛中主要以语文研究为主,学生浏览完有关资料后可在相应课文论坛提问、讨论。论坛具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后就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激励作用。
2、课堂教学:
《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第25课,包括《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五首词,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对诗词进行欣赏。我们知道,文学欣赏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学生的欣赏过程绝不是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独特意义。这篇课文共五首词,内容较多,如果按传统讲授方式教学,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不仅难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真正理解词内容,而且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这样费时且效率较低,很难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在多媒体电教室学习这篇课文。
我用三个课时、分三个学习阶段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第一个阶段:尝试一般研讨
〖学习目标〗
1、熟悉学习环境,培养信息素质;
2、了解、熟悉课文的背景资料;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4、进行诗词欣赏的初步尝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短文:《谈谈诗词的欣赏》
1、作者及花间派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作品内容: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二、根据课文,向学生提出以下学习任务
1、阅读网站内关于五首词的资料;
2、根据有关资料任选一:
首词写一份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简介,并推测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将这些内容写成短文发表在论坛内;
3、任选两首诗词尝试进行赏析,并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论坛内。
三、进行小结
第二阶段:引导重点合作研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研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信息素质;
3、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欣赏。
〖教学过程〗
一、熟悉作者和内容
1、介绍作者:大屏幕显示作者资料,同时把学生论坛中的作者介绍展示出来;(如一学生的发帖)
2、朗读诗歌:配乐朗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⑴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或事?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⑵ 这首词与《破阵子》比有什么异同?
二、研讨课文(通过论坛讨论。)
1、概括诗歌内容(3~5句话);分析你认为诗中最精彩、最感人的句子。
2、深入理解课文(以问题的形式,如课件3)。(学生根据资料发表观点,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反馈信息,适时指导和评价)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