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后反思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这篇课文,是抱着尝试的态度进行的,但收获不小。我和学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过程中的无穷愉悦,所有学生均参加了讨论,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见解的独到都让我感到吃惊。课后思考,有一些体会。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学认为,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固然有着许多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力量,如奖惩手段、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等,但大多最终指向今天的学习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上,如果缺少学习的真正内在的兴趣,学生很难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他们在深入学习课文后发表看法,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2、跃活了学生的思维:
网络环境下,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交流中能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另外,这样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真正的思考。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好急迫地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去作深入的思考。有时表面上课堂活跃,有问有答,但学生那种快速的反应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久而久之,学生真正的思维能力就会丧失。
3、实现了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构了知识框架。对于这次古诗词欣赏教学来说,学生的个性思维表现得尤为突出。
4、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落实: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单独学得多,合作探究少,缺少足够的交流,师生交流可能有一些机会,但生生交流却难以充分的进行。在网络环境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后,通过网络合作讨论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思想,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完全交流。
5、达到了还语文课本来面目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对课文进行架空的技巧分析,分析字词、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等,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舞台,而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需要用语言表达和交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实现了真正的语文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不断探索,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考书目】
⑴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之研究与实践》 刘春林 2004.6《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⑵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