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七年级语文辅导《木兰诗》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

11-01 11:53:31 | 浏览次数: 76918 次 | 栏目:七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七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木兰诗》教学实录,

  学生:她还想她的房间,开我东阁门……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战争睡的不舒服。

  学生:还有她的亲戚朋友也想念她阿。

  教师:这点找得www.manfen6.com。

  学生鼓掌。

  教师:从哪里看到的哪?

  学生:爷娘闻女来……

  教师:是阿,每个人的动作是不一样的,父母?

  学生:出城。

  教师:说明思念很深阿,那么阿姊呢?我请女同学来说……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你站一会。

  教师:木兰的姐姐怎么表现?

  学生:当户理红妆。

  教师:弟弟呢?

  学生:磨刀,想以丰盛的佳肴来宽待姐姐。

  学生2:姐姐打仗,风餐露宿没有什么好东西,想做点好的给姐姐。

  教师:通观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所有这些场面用什么可以形容?

  学生:欢天喜地,亲人团聚。

  教师板书:亲人团聚,你坐下。

  学生:木兰多少岁呢?

  教师:这个不知道。

  学生2:反正比你大。

  教师:木兰回来之后干什么?

  学生:脱我……

  教师:抓词语。

  学生:脱,着,理,贴。

  教师:说明木兰心情。

  学生:很高兴。

  教师:对,说明木兰当时的欣喜的心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的反应?

  学生:惊奇。

  教师:的确,伙伴十分惊奇。

  学生:那她怎么洗澡呢?

  教师:联想很快阿,马上联想到洗澡了。

  学生:那她不洗澡阿。

  教师:这可能要想到当时的习惯,但是当时的习惯我也不知道。

  (学生稍微有些混乱)

  教师:这肯定有很多不方便,但是也说明花木兰非常……

  学生:机智,聪明。

  学生:狡猾。

  教师:对,但是怎么狡猾都出来了?

     好,大家再把这段读一下。

  教师:再回头想想,木兰对比了回家和做官,她选择了回家。这说明她心里的取舍是怎么的?她的理想中注重什么?

  学生:亲情。

  教师板书。

  教师:她回家的生活很……

  学生:欢乐,平淡。

  学生:但是皇帝赏赐的东西她也可以拿回去阿。

  教师:你认为皇帝赏赐的东西她拿回去了吗?

  学生:拿回去了!

  学生:如果是拿回去了就不用着“旧时“衣服了啊。

  学生:她可能不好意思拿女人的衣服啊,所以家里只有以前的衣服。

  学生:她说不用尚书郎,她既然官都不愿意当了,当然不会要财物。

  学生:不一定!

  教师:愿驰千里足,骑马能带那么多东西吗?

  学生:她有伙伴啊!

  教师:作品中没有交代她是否拿了,但是她官都没有做,应该看出她不向往荣华富贵

  学生:我不觉得,因为女人不能当官的,所以她不能当。

  教师:官不能当,但是钱还是要拿的,那么她拿来干什么那?

  学生:当盘缠啊,孝敬父母啊。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文章中没有具体的交代,那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作品对文章到底时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赞扬。

  教师:赞扬什么?

  学生:孝顺,看重亲情。

  学生:我想通了,肯定她是向皇帝要些补品,回来孝敬父母。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但是我们看得出。作品对木兰是赞赏的,至于她要不要这些财务,作品没有交代,但是,要不要财务并不是评价英雄的标准。现在这段能背吗?

  学生:能。

  教师:背一下。

  学生背诵此段。

  教师:最后一段似乎与前面没有联系啊?

  学生:有联系,与伙伴的话有联系。

  教师:怎么理解呢?

  学生:可能是对木兰的赞美,不是有安能辨我是雌雄吗?所以是赞赏木兰。

  教师:那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借物比喻人。

  教师:这里是用兔子的现象来比喻木兰这种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大家注意一下。“安能”就是“怎么能”,表示反问。这句话到底是作者写的还是木兰写的呢?

  学生:木兰。

  教师:同意是木兰的举手,同意是作者的举手,好多人是没有反应啊。

  学生:我觉得是伙伴,哦,我觉得是作者。

  教师:作者要干什么?

  学生:起一个补充作用。

  学生:这里是说木兰很机智。

  学生:我觉得是木兰,因为上面是伙伴的话,这里木兰解释给他们。

  教师:我觉得大家都有道理,两种可能都有。现在请大家思考:作品主要事件是什么?

  学生:替父从军。

  教师:但是。写打仗的只有几句话,写的比较多的是什么?

  学生:回到家乡。还有3段。

  教师:略的是?

  学生:4、5段。

  教师:为什么主要事件很简略,而其他的写得很略?

  学生:突出木兰的孝顺。

  学生:前面说了是备战,备战是为了父母。

  教师:是一种儿女之情,还有回乡的感情,这样,对木兰的性格……

  学生:进行了描写。

  教师:这样,不仅没有影响木兰的形象,反而使形象更为生动,所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读者都喜欢这个形象。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