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研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11-01 11:52:03 | 浏览次数: 84218 次 | 栏目: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张?

  师:谁是和他们分法一样的?还有更简单的分法吗?

  生②:把3张饼摞起来分,每人分一块,就是

  

 

  张。

  师:提出问题:

  a:现在是几张几张分的?

  b:每人分了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

  c:3张饼的

  

 

  就是多少张饼?

  d:怎么看出是

  

 

  张?(还得一张一张的摆)

  师(小结):【课件出示】

  把3张饼一张一张的分,每人每次分得

  

 

  张张饼,分了3次,共分得3个

  

 

  张,就是

  

 

  张;

  也可以把3张饼摞起来一块分,每个人都分得了3张的

  

 

  ,就是

  

 

  张(板书)3÷4=

  

 

  (张)

  

 

  

 

  【评析】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张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

  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如果把2张

  

 

  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用学具分一分。

  生①: 2÷3=2/3(张)

  借助想象,巩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张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张吗?

  生①:略。(课件演示)

  (5)刚才大家研究了分饼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计算7÷9的结果吗?(7/9)

  【评析】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观察算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①: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师: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区别吗?(小组讨论)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是一种具体的数量。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联系与区别。

  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说说刚才的研究哪些是发现的,哪些又是发明的?

  生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我们发现的,但是分饼的方法是我们发明的。

  生2: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发明的。

  【评析】学生的精彩的回答说明学生已经沉浸在了本节课的探索之中,且有了自己学习数学的思考与心得,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期望的。

  练习

  出示上课伊始的口算题组

  师:大家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除法算式的结果吗?

  教师解释0.7÷2=

  

 

  是可以的,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评析】本组练习使学生知道了不论被除数小于、大于或等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商,这样不仅加深和扩展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讲假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总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

  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

  

 

  就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五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