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421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í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自天空!”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⑦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4分)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19.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3分)
20.“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你也许也“仰望”过,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3分)
仰望,就是,它使人。
21.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4分)
22.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苏轼仰望中秋的圆月、青天,吴均仰望富春江两岸的群峰、寒树,同样激起了他们“心底的波澜”或“涟漪”。请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与朱元思书》分析说明作者仰望后思想感情的变化。(4分)
四.作文(共50分)
23.作文题:我珍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我的珍爱
友情提示:青春年少的你正渐渐迈向成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你去珍爱。
要求:①请从上面文题的两种形式中自选一种,仔细斟酌,补充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
语文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