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02-21 17:25:06 | 浏览次数: 738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君逆寡人者( ) (2)秦王怫然怒( )
(3)休祲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曰(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三、阅读《隆中对》 (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遂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小信未福,民弗孚也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四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四、《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
⑤因屏人曰 ( ) ⑥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⑦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⑨以彰其咎 ( ) ⑩猥自枉屈 ( )
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
7.“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8.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9. 乙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② ③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答案:一、2.D 3.D 5.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直接原因)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根本原因)
6.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2.C 3、B 4.(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5.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6.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1.A 2.A 3、C4.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四、3.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分)5.《出师表》《后出师表》 《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7.“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9. 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10.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Section targeting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简 印)
21《陈涉世家》 (《史记》司马迁)
【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字涉。吴广是阳夏县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他:“你是给人家耕地当牛马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小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国君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要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屡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全国发出号召(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就用丹砂(在)绸条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罩着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都一整夜既惊又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