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学案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887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学案,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二、阅读《泥活》这篇小说,完成1 -6题。
冯兰瑞老汉,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一紧, 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一镞。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①?武松膝镇住大虫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掀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抢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似乎有悟②,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把‘芮(ruì,姓)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 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打虎’带 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眦裂”的“眦”的读音是( )
②“虬筋”的“虬”的读音是( ) ,意思是 。
2.给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选一个描写准确的短语( )
A.眼光像飞刀似地 B.眼神像锥子似地
C.两眼像星星似地 D.眼睛像珍珠似地
3.文中画线的①句表达了小说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中画线的②句写冯老汉之“悟”,他究竟“悟”出了什么?请按要求答题。
答:□□□□□□□□□□。(答案不得超出方框规定的字数)
5.第一自然段对冯老汉这个人物除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
6.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冯老汉的描写,在人物形象刻划上起什么作用?判断下面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冯老汉不仅技艺不凡,而且品德高尚。()
②主人公性格刚直,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6.《蒲柳人家》学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擀gǎn 嘬zuō 剜wān 檎qín 荣膺yīng腌臜ā zā 捯气dáo 隐匿nì 呼哨hū shāo断壁残垣yuán 如坐针毡zhān 影影绰绰chuò
2.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 :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理解探究
1、略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3.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4.
⑴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 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 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明确:身强力壮、泼辣、豪爽
⑵“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一丈青大娘 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泼辣、大胆、豪爽、爱打抱不平
⑶“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明确:身强力壮、泼辣、大胆、豪爽
⑷“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
明确:勤劳、善良、热心助人
⑸“给何满子缝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百日那天,给何满子穿上,抱出来见客,博得一片彩声。”“到一周岁生日,还打造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包铜镀金长命锁。”“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地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
明确:溺爱孙子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明确:高大、壮实、精神、勤劳、仗义疏财。
三、合作释疑
1.
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2.
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3.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四、课内精读
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