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诗两首》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诗两首》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11-01 12:35:42 | 浏览次数: 216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诗两首》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乡色酒

舒 兰(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还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七、想像一下:假如诗人艾青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参考答案】

一、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崔颢的《黄鹤楼》等


三、注意停顿、节奏、重音、感情四个方面。


四、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五、1、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3、土地────受蹂躏的国土

    河流────满腔的悲愤

    风────愤怒的反抗

    黎明────光明的未来

  4、D

  5、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代表一群人的家园之思。

  6、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忠家的乡愁。

    再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表时间的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7、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亮;乡愁是那湾永远流淌的溪等。


六、七(略)

上一页  [1] [2] 

TAG: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