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综合知识,http://www.manfen6.com
试析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
赵敏
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教育部要求,教育教学要改革,课程课堂要改革的战略决策以来,学校在科研创新、实践积累的反复探究中,在走出学校,向先行单位,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偃师一中等校的新课程改革的借鉴学习之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逐步实验,厚积薄发,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并于2010年三月使这套教学法在全校范围全面实践。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其环节包括1、检查学案、了解学情。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4、当堂检测。5、归纳总结。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是瑞泉中学在教改纵深发展的一次较为科学,具有切实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一次大胆的尝新思路。“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较为行之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笔者根据自己及本校语文教师同仁实践,试分析“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在教学当中使用之优缺。
关键词:导学案;五步导学;教师;学生;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其特点是:
1、简便易学,便于操作。
2、能较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不再重复演义课文,能较好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4、由于五个步骤都要体现于每一堂新课中,环环相扣,容量较大,使课堂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一、检查学案、了解学情(1—3分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低。“导学案”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案,它的使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前已明确了本节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按照学案设计的内容有重点地讲解,学生有重点地听,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0—15分钟)
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和对话交流,改善了传统的教学关系。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根据问题特点,教师可提问题让大家或一个同学回答;也可以让个别同学黑板展示。教师纠正学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识性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评价回答或展示的内容,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三、精讲点拨(15—2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就是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协作意识)。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1讲重点;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知识和学科思维方法;或从来没接触过的。2讲难点;对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不同学生可不同)。3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根据备课组研究和自己掌握学生的情况);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是常考点。“三不讲”即:1学生自学已学会的不讲;2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探究会的不讲;3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有些知识虽不超课标,但比较偏,高一、高二学生能力达不到,这些知识可不讲。这样就不会遗留问题了,教师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讲解,学生能不能搞清楚,现在,学生讲解展示完成以后,有老师在进行补充和纠正,当然包括质疑,这样我们就不必担心了。但是精讲点拨的时间不能太长,一定要将时间留给学生,因为最终的主角还是学生自己,受益的当然也应该是学生本人。
四、当堂检测(5—10分钟)
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测试题当堂呈现给学生(不要在学案中出现),可多媒体呈现或资料现场选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测试题,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并当堂点评,确保训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这一点学生一点不能少,是对当堂讲解内容的一个及时检测,及时的评估,让老师了解学情,下一节课就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完成之后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让后让师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五、归纳总结(1—3分钟)
教师或者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规律、思路进行总结整理。也可进行纠错整理。整体上的总结是本节课的收尾工作,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自我小结,掌握一种节能,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各环节可选择运用,环节(二)与环节(三)可交换或交互进行,同时各段教学时间的划分是一种相对概念,不是对时间的机械界定,实施中各部分可以交互进行、灵活运用,以求课堂结构的最优化。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时非常灵活的,绝不拘泥于我们以上说的条条框框,针对以上不同的环节,可以随意调整。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之优
在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一直坚持“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五步教学法各个步骤的精髓之处。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当中的思考,认为“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多少,课堂往往是老师和一些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学习的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归根结底学习是学生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一个木匠师傅带徒弟,在45分钟里,师傅关于木工知识讲了40分钟,只给徒弟几分钟的时间练习,是不是一件滑稽的事情?事实是,师傅关于怎么使用锯子的知识要领讲了几分钟,而30~40分钟的时间让徒弟自己练习琢磨。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课堂教学比这复杂得多,但其中的大道理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教育之源在孔子。孔子当年领着一群学生,风尘仆仆走遍齐鲁大地,走遍诸侯列国,大约只是到了晚年,才搞了几年类似于今天的课堂教学。其中有一次社会实践课(而这次教学内容完全是不期而遇的):孔夫子领着弟子们打泰山旁边经过,一个妇人的哭声吸引了他。那哀婉凄侧的哭诉,犹如泣诉交加的音乐,才使夫子凝神谛听,并让子路反复采访妇人,终于知道了女人的重重忧伤。当妇人告诉孔子自己的公公、丈夫、儿子都先后葬身虎口时,孔子大惑不解:“干嘛不离开这虎狼出没的鬼地方?”妇人回答:“但这儿却没有苛政啊!”于是,这位大教育家现场教学,告诉弟子:“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于是,便有了震撼千古的警句流传。①
假如孔子讲了40分钟的倡仁政反苛政的理论,而“学生”(包括那位妇人)只有几分钟的话语权,效果怎么样呢?如果单从时间分配看,这一节课女人哭用了30多分钟,子路来回采访用了10分钟左右,而大圣人大概用了几分钟!但谁敢不承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优秀的一节课!至于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是学生30多分钟,老师10多分钟,大概也不能“一刀切”;但让学生的“学”成为主要的模式,这种作法是科学的。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在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多大的趣味和吸引力,但都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老师们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无论是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内容、文章插图、文章的标点符号,还是文章下面的注释,都可以。《苏武传》一文,“方欲发使送武等”一句,课下解释学生看后觉得蹊跷。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结果证实课下注解为错误。这本是小事,但学生在质疑与解疑过程中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至关重要。除了文章本身有价值外,另外,现在刚刚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编写教材时,难免会出现疏漏的地方,学生针对这些疏漏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谜点。教学中,老师们认真引导学生学会了质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窦娥冤》一课中,最后写到窦娥的三桩誓愿,有学生就问:关汉卿写的这三桩誓愿有没有他的局限性?于是有老师就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关汉卿思想进行置疑问难。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中利用这一创造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