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常德市第七中学 陈正元 杨万元
解构主义是极端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它的“无界阅读观”主张“读者高于文本”,认为读者可以摆脱文本的诸多限制,可以自由建构自己认为正确的意义。这样的阅读观,它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有一定价值。本文试着运用“无界阅读观”,解读豹子头林冲这个人物。
一、活得最苦,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出场,在第七回。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后,觉得吃了众泼皮多日酒肉,心里过意不去,回请了他们一回,酒足饭饱后,又使起了他重达六十二斤的浑铁禅杖,恰被立在墙外的林冲看到,这是林冲出场。林冲一身本领,虽号称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名中下层军官。然而,林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家有美貌贤妻,有一份颇为体面的工作,夫复何求!所以,当他和花和尚聊得正欢,忽听到侍女锦儿急告“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与人合口”,急急赶到时,小说是这样描述的:“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他的理由是高太尉是他的顶头上司,“不怕官,只怕管”,是他饶过小衙内的托词。林教头是不想因为妻子在青天白日遭人调戏这件事而惹祸上身。
当陆虞候将林妻骗至其家后,林冲接到报信,火速赶到时,小衙内已跳窗出逃,林冲呢,则将陆家砸了个粉碎,然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自找陆虞候去了,但却不曾找着。之后经妻子苦苦哀劝,花和尚也每日陪酒,就渐渐忘记了。
二、活得最苦,爱妻却要休妻的无奈。
遭人陷害,误闯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前,休书一封,似乎断绝了与妻子的往日恩义。其实不然,林冲自认为刺配沧州生死不知,为着青春年少的妻子着想,才出此下策,断不是其内心真实念头。野猪林里,险些丢性命,棒打洪教头,也是迫不得已。林冲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性格不似鲁智深般豪爽外露,却也是一位真性情者。到风雪山神庙,被逼上梁山,渴望着能够挣扎着回去与娘子团聚的他,面对一重接着一重的迫害,除了反抗,除了手刃仇人,又有何出路?
三、活得最苦,落草为寇是情非所愿。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这是他火烧草料场之后,奔上梁山途中题写在墙壁上的诗句,可知林冲是一位颇有理想抱负的人。只是他生不逢时,天降横祸,直至自己火并王伦之后,准备搬取家眷时才得知妻子为高衙内所逼而自缢,才真正地浇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为何如此说?当初林冲被刺配沧州时要求休掉妻子,他说了一句:“若不依我,将来若能挣扎着回来,也断不会与她相聚”,当然,这并非肺腑真言,我们从反面理解可能更好一些:我林冲只要活着,就会挣扎着回来与娘子相会。后与鲁智深到了梁山泊后,兄弟相见,花和尚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嫂夫人的下落。足见妻子、家庭在林冲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然而,林冲心中盛装的仇恨并没有因为他在梁山所具有的独特地位而稍稍消解。我们看到林冲对招安极度反感,他已从自身的遭遇中彻底看清了统治阶层的丑恶,或者说官府的黑暗腐败。这一点,从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已死于非命后更是得到了强化。要知道,妻子、家庭是支撑林冲能够走出困境的精神火炬,这火炬一旦熄灭,也就真正浇灭了埋藏于其内心的勃勃雄心。
四、活得最苦,因为不能尽展手刃仇人的快意。
后面的章回里,林冲的形象逐渐淡出,只是偶露峥嵘。如力擒一丈青扈三娘等等,也只是显示了其卓绝的武功。有血有肉的林冲变得模糊起来,平面起来。但是,当梁山众兄弟在宋江的率领下三败高俅,并活捉了高之后,有着血海深仇的林冲仅仅是怒目而视,却不得尽申其志。电视连续剧在这里的处理拿捏得当,抓住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灌满了仇恨却不能发泄的受痛苦煎熬的林冲,在目送仇人乘船远去时,他双眼喷火:“我真的想一把火烧了这梁山!”他全然不顾宋江等众头领心中的感受,他需要宣泄,因为心中的仇恨太沉重了。这个男人心中曾经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一旦凝固,就成了不可摧毁的冰山。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内心苦到了极点。
五、活得最苦,是家破国亡后的理想幻灭。
在决定上梁山前,林冲只是一位血肉丰满的真性情男儿,他只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面对高衙内对他而言近乎耻辱的追逼,他只是将矛头指向那个同样地位低下,却梦想着往上爬的儿时好友陆虞候,将问题的始作俑者搁置一边。这是林冲聪明却又无奈的一面,他不想将矛盾扩大化,他还想着他的前程和后路。所以尽管白虎堂被诬,刺配沧州,一路被董超薛霸虐待,到野猪林几近丧命,林冲依然怀揣着那份宗教般的虔诚和热情,执著地梦想着能和亲爱的娘子团聚。及至山神庙死里逃生,最后侥幸得脱,他才终于明白,尽管他一再忍让,高衙内之流对他也没有半点的仁慈和怜悯,而是穷追猛打,往死里摁,不容他有半点喘息之机。林冲上梁山是为了寻求一个栖身之所,或说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和柴进别后,至一酒店,黯然念及自己身世,之前风光无限,而现在却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在喝下几碗酒后,他微醉乘兴题写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可见,那时山穷水尽的林教头并没有因此而失志,至少,他的心里还怀揣着梦想。在那个年代,权臣当道,奸人横行,但是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落草为寇,譬如打虎英雄武松,在得到张都监的“善意”提携后,不也做起了美梦?青面兽杨志在梁山不愿入伙,不也是希望得到梁中书赏识,谋得个封妻荫子?既然选择了落草,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一条路上走到黑就是林冲性格的真实写照。所以反对招安,他是最坚决的,以至于后来还脱离梁山泊,做了一段短暂的隐士。
不想为强人,却不得不上梁山,既然已经为寇,就不再回头。他内心有对亲人抹不去的思念、愧疚,有对高俅之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集团——官府的痛恨。不愿做强盗,却坚决反对招安,这种矛盾,既是他悲苦无奈心情的写照,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黑暗,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当然,解构阅读时,要辩证地运用这一方式,在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要大力提倡无界阅读,但涉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时,要慎用它,要用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好的情感去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