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作业设计
上网查找清明上河图图片,了解画中的内涵。
板书设计
24 清明上河图
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
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
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专题探究,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尾段导入,了解意义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学生读书、思考。
二、小组合作,专题探究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又如“桥梁硅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整幅的《清明上河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面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教师播放的光盘,供学生查找。
三、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时,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要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如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扑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纸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三是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舫、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四、按专题习作
以《{清明上河图}中的风俗人情》或《{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建筑》,或……写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短文,也可写读了课文或欣赏了这幅名画的体会。可以个人写,也可小组合作写。写后互相读一读。
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短文。
板书设计
24 清明上河图
风俗人情:游戏活动清明活动;市招类。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车、轿子、骆驼。
人际关系:商贾、官吏、士绅、小贩、大家眷属、行脚僧人、外乡游客、街巷小儿、豪门子弟、残疾老人。
课后小记
[精读课文]
25 古代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七个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构想
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矛与盾》,感悟其中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先来学习《矛与盾》。
二、读通语句,整体猜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六
口语交际
标准:(1)作文选中每篇作文质量要比较高。
(2)作文种类齐全,篇数较多。
(3)字迹工整。
(4)装订整齐,美观。
课后小记
积累运用六(习作)
教材分析:
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面临小学毕业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免去他们的挂念。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思路,根据要求把信写的具体、真实,并注意自己说话的身份,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思路,根据要求把信写的具体、真实。
教学难点:
讲评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作文题目要求,再分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路,根据要求把信写的具体、真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明确作文要求,交流作文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索,真诚提出建议。
学生学习过程:
一、明确习作主题
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面临小学毕业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免去他们的挂念。
二、展开思路,确定写作内容。
这项习作是写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积累·运用六”中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归纳,明确以下几点:
(1)写信对象:外地亲人、远方小伙伴。
(2)写信内容:介绍自己最近学习、健康、毕业考试等情况;暑期打算;升入初中后的想法……
(3)达到标准:要写具体、真实;注意格式;写完后认真修改,用稿纸抄写工整。
(4)写好信封寄出去,亦可发电子邮件。
三、认真构思,想好再写
大家已经明确了这次匀作的要求,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同学们议一议。
归纳学生意见,使学生知道,写作文不要急于动笔,习作前应认真地想一想:写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好以后(或列一个提纲)再动笔写。
四、动笔写信,完成初稿
教师要关注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习作情况。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继续作文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六(习作)
写信对象:外地亲人、远方小伙伴。
写信内容:介绍自己最近学习、健康、毕业考试等情况;暑期打算;升入初中后的想法……
写信标准:要写具体、真实;注意格式;写完后认真修改,用稿纸抄写工整。
写好信封寄出去,亦可发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