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案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案例

11-01 11:58:42 | 浏览次数: 86018 次 | 栏目: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案例,

  生:交流划出的句子。

  出示PPT:“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师:自由朗读这几个句子,告诉我们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一句话,谈谈感受,并要求其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得好的,要求全班模仿朗读,不到位的,给予提示,要求其再次朗读,或鼓励其他能读得更好的学生朗读,也鼓励对于同一句话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大胆发言。这里朗读作为一种阅读理解的手段,也成为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输出。学生的理解大致有“不慌不忙、沉着、勇敢、镇定、严峻、英勇不屈……” 板书“镇定、英勇不屈”】在这一部分中,朗读是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最主要手段,同时它也是检查学生对这一片段的理解的工具。虽然教学步骤按照预设一一完成,然而,效果并不好。学生朗读的不够到位,本来想要让一些朗读得比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朗读来提高整体的朗读水平,但是,站起来读的学生读得都不尽如人意。当然我本身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激情也不够,可能这也影响到了学生,无意中给整个课堂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以至于学生在朗读时也不能充分表达感情。此外,当学生在朗读上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示范,以让学生模仿朗读。可是由于我自身对朗读这几个句子也没什么把握,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成了我本堂课的较大遗憾。

  生齐读PPT上三句话

  师:从这三句话中,我们都感受到了父亲的镇定,文章写了镇定、严峻的父亲的同时,还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一群魔鬼(军阀),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简直是一群魔鬼?

  指名回答。

  师引读:当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警察,一拥而入,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父亲……

  生: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师引读:当粗暴的敌人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时,父亲……

  生: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师引读:当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仍……

  生: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师引读:当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父亲依然……

  生: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通过引读加强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引出“反衬”,使学生对“反衬”有一定的认识】

  师:从中我们了解到了一群残暴的魔鬼和一个严峻、英勇不屈的父亲,这种写法叫“反衬”,用军阀的粗暴反衬了父亲的严峻和英勇不屈。

  文章中有否其他反衬?

  生:回答

  (“我”的惊恐和父亲的镇定)

  找出写“我”的句子,交流

  师:面对军阀的闯入,“我”是如此恐惧,反衬出父亲的镇定、英勇不屈

  【加强对“反衬”的理解】在对反衬的理解上没有处理得很好。此处,学生极易把对比和反衬两个概念搞混,事实上我自己也常常搞不清楚。其实我应该对反衬做出一个清晰的解释: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而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要强调的是:在反衬中,存在相互关系的两个事物是有主次的,写“次”是为了从相反、相异的角度衬托出“主”;而对比中,两个事物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在给出解释之后,再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辨别,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把“烘托”和“反衬”搞混。虽然学生找出例子时,我能纠正她:这叫烘托而不是反衬,但是我却不能对她的回答作一个更细致更能让她接受的解释,这也是因为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把这两个概念搞错,那么当她提出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就可以告诉她,烘托是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在烘托中,存在相互关系的两个事物并不是相反或相异的;而在反衬中,他们是相反、相异的,反衬的“反”字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接着再给学生一些例子,如凄冷的环境烘托穷人的悲惨命运,而大年夜的幸福美好反衬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等。

  师小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父亲毫不顾惜自身的安危,不听劝说,坚决留在北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面对军阀的包围时能这般的沉着镇定、英勇不屈?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重新梳理人物形象:对革命事业的信心、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的信念…】

  师总结人物形象:他就是这么一位革命者,一位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革命者,一位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的革命者。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生:)李大钊。

  师:出示PPT,展示李大钊像,同时播放音乐。【感情升华】

  板书

  镇定、英勇不屈 革命事业高于一切

  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情感的投入表现得不够充分,教师激情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文本内容中去,但是我语言起伏不够明显,节奏感不强;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不够到位、过于单一;经常性地重复学生的答案。原本最后一张PPT在课堂上要出现两次,即开始一次,结尾一次,后来把开始的那次删去,现在想来,课前音乐的播放,容易把学生带入本篇课文的情境中,还是应该加上。原本在“焚烧书籍”这一部分后面有两下枪声的多媒体音效要播放,以此引入第二部分,后来听同事建议,采用了简洁风格,直接说“我们来学习‘被捕’这一部分”,现在想来还是应该适时“花哨”,以创设情境,而且是中午的课,音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感谢这个新教师课堂展示和评比活动,让我在反复试教和不断修改教案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课后观看了课堂录像并且进行了反思,让我对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让我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也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更有信心了。

  总之,各种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的获得,都是在不停的实践和不时的反思中提炼出来的。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