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杂谈,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高级中学初中部 张献丰】
〖拨开云雾看课改──听省优质课大赛有感〗
目前的语文教学是文选教学,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文章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熏陶,都离不开文本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应该说是建立在对文本学习的平台上。因此,师生共同认真地研读文本,学习文本,应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而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正在于语文要通过学习文本,去学习语言的运用,去鉴赏和评价语言运用之妙。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美丽的罗布泊”“塔河的呻吟”“胡杨悲歌”“恐怖的罗布泊”等四个环保话题成了孩子们讨论的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提法突破了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把学生当作知识承载容器的做法,让学生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去发展自己。这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也更接近教育的实质。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堂上关于“情感熏陶、精神传承”的教学环节开始层出不穷。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关于人与环境问题的文章,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内在原因是文章的主点,这一点讲课老师也抓住了,把罗布泊的消失与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联结起来,拓展得水到渠成,但是老师一直的悲调语言使整节课的氛围都处于一种压抑且负罪心理境遇中,这不是本课应有的气氛。我们并不否认从课本中引申、升华出某种情感,用以对学生情感熏陶、思想教育的合理性,关键是这种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否则孩子们只能以虚伪的说辞或逆反的心理对待之。
【湖北省仙桃市毛嘴一中 王慧群】
〖别让咸亨酒店的笑声充斥课堂〗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听课的感觉变了不少,讲台上的老师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满面寒霜,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微笑﹑和风细雨,但久了却也困惑重重:笑声是否就是课改的全部?
那笑声让我想起一句好熟悉的话: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当我们指责咸亨酒店人们麻木无聊笑声的时候,我们也正在把我我们的学生变成这种麻木笑声的制造者,面对苦难丑恶愤怒感动,我们学生的情感竟变得如是之简单:快乐!我们还奢谈什么感动感染共鸣!
当然我也不是说课堂上不能快乐,只是该看具体的作品:该委婉处委婉,该豪迈处豪迈,该愤怒处就愤怒,那与课堂气氛的自由民主并不矛盾。
教师自己没有投入到作品中去,课外没有读出作品的味道,没有与作品产生共鸣,课堂上施展不开,又如何能引导学生投入和共鸣呢?记得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时,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愤,学生也学习非常投入,老师们也说当时听得都挺激动的。
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投入到作品中,读出自己,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少许多“咸亨酒店的笑声”!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外国语学校 孙立群】
〖“读”领风骚,溢美怡情──浅谈朗读的美育作用〗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朱喜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要求:每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必须做到一读──疏通文字,二读──整体感知,三读──领会文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我也指定学生在一天中一定要有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朗读时间,或者早上全班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齐读,或者两人结对利用空闲时间朗读,这种朗读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而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阅读篇目的文章,老师一般很少过细讲解,更多地是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自然而然地感知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意图,甚至是体会作者感情。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时,我就试着放开手脚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每篇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真切地体会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作者以强烈的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思想。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 钱学涛】
〖浅谈现代教育科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一个信息传播活动。这是传播学的观点。但现实中,语文教学活动很多教师主要依靠语言符号来传输,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单调、乏味。不自觉得产生“厌烦”情绪。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布鲁纳也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采用设计新颖、趣味又有直观形象电教媒体,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大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时代给了我们大好的契机。科技的发展、新课标的执行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运用现有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这样既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用电教媒体演示罗布泊的消逝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变化的原因,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大寨乡西大寨中学 蒲亚宁】
〖学校环境教育浅议〗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潜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熏陶性、感染性、引发性、激励性等特殊功能,它能发挥其润物无声的陶冶功能和启迪心智的教育功能,因此,创建生态校园环境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为了使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另外,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创建生态校园是贯彻这项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保护者,创建生态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道德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为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对他人具有高度责任感,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
学科渗透是环境教育重点。因为环保教育本身是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它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因此,学校要求各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态校园的基础建设,挖掘环境教育因素,找出学科内适应于教学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例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我校的生态校园设施与消逝的仙湖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深切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保护生态平衡,建立生态校园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中学 许飞龙】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集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以及脉络清晰的参观游记和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如果让学生扮演解说员的角色,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调换顺序,更换词句,穿插内容,删除细节等形式的重组后向同学们进行解说,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譬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在学生感悟了因人类的破坏使罗布泊消逝这一可悲的结果。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虚拟自己就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向读者解说,罗布泊是怎样消逝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当学生解说后,教师点评时要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增加学生敢说的自信心。这样让学生当解说员,不但使语感互补后达到了最高程度的“真”的境界,更使学生活动变得充满生气和富有竞争力,让学生乐此不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化。综上所述,强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闪光亮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以实践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切实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之真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第三初级中学 陈长贞】
〖新课程下优化课堂心理气氛之我见〗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