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语文辅导再塑生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再塑生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11-01 11:51:45 | 浏览次数: 97618 次 | 栏目:八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八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再塑生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民中学 王 毅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塑造,而当网络的使用广泛地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时候,我们在清醒地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感染学生、塑造情感和充分运用网络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王毅老师在上八年级下册的《再塑生命》这一课的时候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这一课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优美而极富感染力的文章,看起来并不是很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但王毅老师巧妙地把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放在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挂在自己班级的网站上,如在“语文天地”这一板块开设一个专题,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任一问题,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

  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在充分的阅读和资料的查找后,学生就在家里上网把问题粘贴到专题区里,而其他同学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零距离的沟通和探讨,当然,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问题,对自己的备课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

  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爱的力量……哇哈哈哈哈哈……这么简单都不会!”

  而此学生不甘示弱:“爱?海伦是什么人?盲+聋+哑,我想那位安妮老师在之前应该没有接触过海伦,对一个从未认识的残疾人如此细心、认真、耐心的教导,一般人很难办到……”

  回帖的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了:“呃,这个嘛……我们还要研究研究……”

  ……

  真是让人欣喜,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并提出了让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困惑什么,在之后的上课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

  无可避免的,有些学生的提问是没有经过充分的阅读或查找相关的资料,但大多数问题能引起其他人的争辩、思考,是这一环节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所在。

  对于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教师也提出质疑:这一定意味着更先进、更合适吗?在课堂上用语言来表达难道不比敲打键盘更节约时间吗?对此,王毅老师的观点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当然是先进的,重要的是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老师要根据课文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如海伦·凯勒这篇《再塑生命》,将网络的利用放在课前预习,既不会影响课堂上感情渲染,又早已掀起了学生的思维风暴。

  有了这些准备,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情感教育与多媒体(包括网络)运用就融合得比较好了。王毅老师以一段悠扬的音乐和几个轻敲心扉的问题导入课文:

  “如果有一天你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所有的缤纷色彩,所有的线条形状,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你最想记住的是什么呢?

  “如果给你三天光明,让你重新凝视这个世界,你最希望记住的又是什么呢?”

  把学生带入设想的情景里,让他们吐露出困于绝境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同时也让他们换位感受一个失去光明的人的疼痛。

  在聆听完学生的感受后介绍海伦,这个环节王毅老师链接了一些关于海伦的网站,而若预习时学生已在讨论区粘贴了相关的网站和资料的,就可以充分利用到课件中来,以此肯定学生的劳动,会让学生得到莫大的鼓舞和满足。网站的链接在课堂上打开了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学生不仅会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更是学会了一种更便捷灵动学习方法:当争论在课本找不到答案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许就迎刃而解了呢!

  进入到课文的解读部分,王毅老师打开网页展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重点:“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并将问题细化:“她用什么再塑了‘我’的生命?再塑了‘我’怎样的生命?‘我’的世界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重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锻炼他们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爱的感受力。把学生的问题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其中的过渡要自然、合理,使人感到这一环节网络的链接和学生问题的展示是有必要的。不能为了给自己的上课添加网络这一环节而生硬使用,如果学生的问题都不是很有价值,甚至可以不安排到上课的重点上来,而在适当的时候一笔带过。

  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的过程中,老师适时总结的过程中贯穿着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他们学会以“爱”来体会课文中的“爱”,在学生充分调动起对爱的感受之后进行课外的延伸:说说爱在你身边的小故事。前面的工作其实都是在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紧闭的心扉在一点一点地敲打开后说出最让人感动的故事,在这一环节,王毅老师多次被学生的真情流露所感动,有一个很调皮捣蛋的学生说了他的一位老师对他如何如何关心,那样的发自肺腑,那样的感人至深,而那位老师就坐在一旁听课,讲完后那持久热烈的掌声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而动容最直接的表示,更是他们俩师生感情的一个极好的促进。

  寻找情感教育与网络融合的一些契合点还在摸索之中,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困惑(收获)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走向更好。
TAG: 教学  网络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