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七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丑小鸭》第一教时课堂实录,
“大雁和野鸭!”
“好。请大家朗读‘天亮的时候……碰碰你的运气’这部分课文。”
大家齐读课文后,我复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
调皮的朱奇在座位上说:“因为大雁和野鸭审美观不同,因为野鸭把丑小鸭当成同类的,而大雁呢,不是说美丽的鲜花要绿叶衬托嘛,这个……”
朱奇的思维总是这样,放得开去,却收不回来。后边胡纪平接上了话茬:“是大雁把丑小鸭当成同类,而野鸭却嘲笑丑小鸭。”
“那也不一定的!”“野鸭并没有嘲笑丑小鸭啊!”“这其实也是说它丑得可爱”……同学们纷纷反对。
为避免在非要害处扯得太远,我就点一点题:“野鸭的嘲笑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嘲笑’,虽然是嘲笑,但似乎并无恶意。看来不同的动物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我们阅读课文时要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还应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态度?譬如,为什么两只大雁对丑小鸭就显得比较友善呢?”
“因为他们是同类。”快嘴的郑荟说,我知道她的回答不是通过研究而仅仅是通过直觉敏感地把握的。
“因为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爬出来不久,也很顽皮……”这是一直沉思着的胡纪平的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出来,还比较纯洁,对人比较友善?”我追问。
“也许是他们是小孩子很好奇吧。”胡纪平回答。
“可是鸡鸭也是小的呀,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小孩子呀!”刚才被胡纪平“指摘”得过多的寿馨蕊也注意着胡纪平的反言,这倒真是给抓住了要害。
“也许是大雁没有见过丑小鸭这种类型吧,所以它觉得很新鲜。”胡纪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
“可小鸭们也没有见过丑小鸭的样子啊,他们还说他是妖怪呢。”郑荟站在了同桌寿馨蕊的一边,同时她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跟去年学的《山中访友》中的‘云雀’为什么被叫做‘弟弟’一样,只是为了不重复嘛,重复就没有感觉了。”
“是么?我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线索……”我正想把话题转入探究性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但下面有几个同学急于发言,寿馨蕊更是几乎站了起来,于是我只好打住,让她发言。
“他们后来还对丑小鸭说:‘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她的模仿引得学生齐笑)这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这里明明还是在嘲讽他丑嘛。”
几乎是在同时,我这边说:“这话是有嘲讽,但是不是恶意的?”而那边胡纪平说:“没有啊……”
为不再重复论争同一小问题,我继续点拨:“他们不是恶意的,但是不是完全认同他了?”学生说“没有”。“所以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要细细品味……”还没说完,那边胡纪平不由我,继续发表他的高见,我只好让他说:“对丑小鸭说‘你丑得可爱’,这显示他自己好像很高贵的样子;而对他说‘你丑得厉害’这就有点谩骂的味道了。”他的发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伺机继续点拨:“我们刚才分析了其他的动物对丑小鸭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是不是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好不好?”
“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啊。”郑荟果然聪明,但此刻可不能停留于此。我说:
“是的,不是同类,可是它们都不是丑小鸭的同类啊。”
“野鸭们和他是同类,所以他们看它丑得这么有个性,就笑它……”
我原以为一直静听的金铮会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谁知他竟然是搞笑,调侃的语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和他是同类?”我追问。
“雁儿和他是同类。”下面不知是谁在说。
“雁儿和他更像同类──这个同学说得有些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他叫丑小鸭就搞错了。──我们可能要作更全面的考察,要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也许更能够解开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把鸡鸭场上的鸡鸭,猫狗,大雁,天鹅,野鸭对丑小鸭的不同态度都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些动物中,和丑小鸭交流得最多,但最不理解丑小鸭的是谁呢?──对,是母鸡。下面我们就来把这段文字集体诵读一遍,注意母鸡和丑小鸭不同的语气。”
于是大家集体朗读“第二天早晨……‘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这是一段极富人物个性的对白,自以为是的母鸡教训着向往着自由和飞翔的丑小鸭,里面的许多语句简直可以当作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但学生们显然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课文实在很长,就读这一小部分,也用了好几分钟,我提问:
“刚才我们在分析野鸭与大雁对丑小鸭的态度时,发现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是都不理解丑小鸭。现在我们读了母鸡与丑小鸭的对话,发现母鸡的态度更不一样(学生在下面说:也更离谱了,郑荟补充:因为她还不会游泳),至少野鸭和大雁能够理解丑小鸭在外面、在水里很快乐很自由,但她就一点不懂了。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把握站起来发言。我指了指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我画在白板上的几种动物,至上而下依次写着:猫,母鸡,家鸭,野鸭,大雁,天鹅。问:“大家看,我这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会游泳──不会游泳。”
“不会飞翔──会飞翔。”
我不再等着大家从纷乱中争出一个生物学的答案来,说:“这个顺序依据的是跟丑小鸭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物种的远近关系。我们看,猫是哺乳动物;鸡是禽类,但不会水;家鸭是野鸭驯化后的物种;大雁又叫做鸿雁,与天鹅很像,长脖子,但毛色是青灰的,它还是家鹅没有驯化的先祖;而丑小鸭就是一只天鹅……我们看,在文章中似乎就是按照这种亲疏关系在写着,关系越远的,就越不理解丑小鸭在想着的东西,不理解就会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屑。我们这样从动物学来解释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为什么不同,也许并不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后面丑小鸭看到天鹅就感到激动与亲切,天鹅看到丑小鸭也立即表示了亲热?因为它们完全是同类,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与梦想(同学跟答‘因为他们也是由丑小鸭变来的’)。好吧,这个问题不管这样理解对不对,我们就先理解到这里。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还有讲故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享大家在课前所作的批注,谁先来?──朱奇先来。”
聚焦:解读“天鹅蛋”
“我觉得这篇课文丑小鸭并没有经过‘不屈的奋斗’,他并没有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他自暴自弃,吃了很多的苦,后来他太苦了,感动了上天,所以把他变成了天鹅。”
哇,他竟然这样说。我实在很满意这样的思考。但是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是意见不一。“谁来说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一个同学坐在位置上说:“课文后面说了,他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蛋,这说明他不是上天可怜他才把他变成天鹅的嘛。”
“对,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变为天鹅!”
“天鹅就永远是天鹅,鸭子就只能是鸭子。”
岑佳梅补充:“再说,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感动上帝的嘛。”
“说得好,自暴自弃不能感动上帝。──但这似乎离课文远起来了,我们回到课文上来。”
“老师,我感觉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他的演变过程曲折一点,困难一点。”郑荟试图作一总结,“因为他生在养鸭场里,所以历经了更多的波折。”
“可是,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们以前看过的丑小鸭好像就是在告诉我们他都在努力,是靠着自己成为白天鹅的。”在生活中只信奉天赋不相信努力的朱奇继续着他的质疑。同学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
课堂 丑小鸭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丑小鸭》第一教时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