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11-01 11:53:31 | 浏览次数: 86718 次 |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北京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 杨 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之一,也许你很熟悉,也许你很陌生,但我希望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能有自己的收获。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总理。

  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

  生:介绍收集的资料。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发生在周总理十一二岁时的事情。

  (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文章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你刚才读课文时,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或者句子。

  生:铿锵有力,读文章中的句子,解释铿锵有力什么意思?

  坚定:不动摇。

  清晰:清楚。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崛起:兴起、振兴、强盛。

  欺凌:欺负侮辱。

  师:指导学生在说字词时放到课文中读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什么意思?

  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那几件事,都是什么?

  生:三件事。

  师:那就根据你们所说的三件事,试试看把文章分成三段。

  生:1~6段是第一大段,7~8段是第二大段,9~15段是第三大段。

  师:补充关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殖民地的资料。

  生:再读课文,说一说你在读课文时,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动,为什么?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惩处  吵嚷  铿锵有力  巡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当时社会背景,能够过朗读,联系文章上下文,理解体会周恩来的学习目标,志向。

  3、通过朗读,感受周恩来少年立下雄伟大志的原因,为什么而读书?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

  (生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生:指名说文章中的三件事情。

  师:12岁的周二年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他在沈阳下了车,看到了什么?

  生:读文章第一部分。

  师:大伯告诉他,“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生:为什么?

  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师生配合读。)

  师:能告诉我这时周恩来心理充满了什么吗?

  生:疑惑。

  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是啊,明明是中国的土地为什么要没处说理去啊?!我们看一看大伯回答周恩来的话时,文章中用了(叹号)。你怎么想?

  生:大伯对于现状很气愤,但又没有办法。而周恩来非常疑惑。

  师:租借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看个究竟,于是?

  生:读文章第二部分。

  师:发生在租界地的这一场景中,有几个人物?

  (四个,分别是衣衫褴褛的妇女、巡警、洋人和周围的中国人。)

  生: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四个人物的表现。

  生1: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

  师:你怎么了?

  生1: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撑腰,谁知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我训斥了一通。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