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复习及自主检测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复习及自主检测题

10-08 03:51:40 | 浏览次数: 803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复习及自主检测题,

中国语文资源网

〖单元小结〗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议论文,以驳论为主。作者们善于从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现问题,或批驳错误观点,或阐述独立见解,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驳论精品,作者用犀利、生动、洗练的语言反驳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荒谬言论。邓拓写的《吴汉何尝杀妻》也是一篇驳论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有力论证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的观点,并且告诫人们“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对于指导我们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小猫洞》是金克木先生写的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的分析论证,阐述了“故事里面有道理”,宣传了人本主义思想,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上没有傻问题》是一篇内容丰富的散文化议论文,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世上没有傻问题,要敢于提出问题,永葆可贵的好奇心,这对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口语交际〗

一、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准确得体的口语交际习惯。

2、学习掌握论辩技巧。

二、口语交际指导

1、提前一周讨论,确定辩题,搜集材料。

2、全班分成两大组,抽签来决定正方、反方。

3、在组内首先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确定辩手的分工。

4、组织学生观看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录像,学习一些辨认技巧。

5、对辨认双方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在辩论时用语文明,得体,以理服人。

6、在全班推举主持人和评季,确定评判标准,并要求裁判要公正、公平。

三、口语交际范例

中学生过生日该不该“大操大办”

老师:昨天,我在街上碰见了我们班的几个同学,他们每人于里都拿着礼物,我一问才知道他们去给我们班的张晖同学过生日,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很流行,甚至有的同学在饭店里“大操大办”。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李云:我是张晖的好朋友,她过生日我是一定要去的。我们初三学生本来就够单调紧张的,有同学过生日,也是对单调生活的一种调剂。我觉得过生日时,好朋友在一起聚聚,挺好的。

张宇:我觉得中学生不该“大操大办”地过生日。第一,我们中学生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我们所有的花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第二,我们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要事事铺张浪费;第三,过生日“大操大办”会助长盲目攀比的坏风气……

陈亮:先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中学生过生日不应该“大操大办”,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如果同学过生日请你去,你拒绝就会影响同学间的友谊。另外,同学过生日送礼物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大寒酸了拿不出手,贵重的又买不起,所以我也主张过生日不要“大操大办”。

马锐:陈亮同学的话我也深有同感。我过生日时,曾邀请十几个同学来家里,本来看到他们给我的生日礼物挺高兴的,但一想到这都是自己需要还的人情,想到收入不多的父母,我的心就变凉了。所以我决定下次生日不再邀请同学到家里,让父母给操办了。

肖为:初三学习本来很紧张,给同学过生日一耽误就是大半天,所以我认为从时间上也不合理,更何况还得让父母费心为我们操办呢?

老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不应该让父母为自己“大操大办”过生日的道理。常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希望同学们既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又能获得同学间真正的友谊。

四、口语交际练习

我们学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下面老师给你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愚公,其他同学是乡邻,你苦于大山挡路,出入不便,决定移山,造福百姓。你如何动员你的乡邻们跟你一起移山呢?要求语言得体,说服力强,可加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也可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增强说服力。

〖写作指导〗

1、有感而发,针对性强。

2、话题广泛,思路开阔。

3、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经典例文〗

好成绩要靠自己努力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围坐在一起闲谈时,一位同学唉声叹气地说:“可惜我爸妈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不是教师。否则,我的学习成绩也会好的。”有的同学随着附和,表示赞同。我却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好成绩主要靠自己努力。

我不是说这个同学的看法完全没有道理,父母的文化水平高对孩子的学习的确有帮助,但不是决定一个人成绩优异的主要原因。如果自己不努力,父母再有文化也不能变成自己的。我们那儿有个孩子,祖父母和父母及亲属中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教师、工程师,家中藏书也不少,可谓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可他偏偏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校不认真听讲,在家不温习功课,有时老师和家长问他懂了没有,他还打肿脸充胖子说懂了,结果成绩在班上很差。父母文化程度高,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

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说:“如果孩子基础很好,又有家长辅导,老师教诲,不是更好吗?”诚然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发愤努力,不断进取。只要上课时候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碰到难题肯动脑筋,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即使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也会取得好成绩的。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边荣唐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边荣唐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一病不起,但是,由于他学习勤奋,虚心好学,成绩仍然很好,后又评为全国“百名好少年”,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边荣唐没有父母的辅导,为什么能够取得好成绩呢?这就是因为他自己学习勤奋。

童第周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童第周的父母没有文化,而他却成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这不正是他自己勤奋好学的结果吗?试想,如果童第周的父母文化程度很高,而童第周自己不刻苦学习,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吗?不会。所以说父母的文化高低不能决定孩子的成绩好坏。

事实证明:好成绩要靠自己努力。

总评:本文可谓一篇一事一议的小驳论文,文章针对“可惜我爸妈不是大学毕业生,也不是教师。否则,我的成绩也会好的”这一论调进行了反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好成绩主要靠自己的努力。

全文没有讲多少大道理,而是充分运用事实论据展开议论,由一般事例到典型事例,尤其是边荣唐和童第周勤奋好学的事例,使人感到确凿无疑,令人信服。全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可谓一篇较为成功的习作。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疏忽:粗心大意,忽略。

B、埋头苦干:不理会旁边的事情,集中精力,勤奋工作。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C、质厚:朴实厚道。  告帮:诚心帮助别人。

D、下马威: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无稽:毫无根据。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

A、前呼后拥  再接再励  死心塌地     改为   

B、怀古伤今  地大物博  费尽心计     改为   

C、诲人不倦  世外桃渊  笑逐颜开     改为   

D、求神拜佛  无动于衰  刻不容缓     改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红把书籍、字典、练习本都装进了书包。

B、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是会得到老师的支持的。

C、暴雨来临之前,我的窗外走着许多步行回家的匆匆的人。

D、列车一声长鸣,打破了黑暗和寂静的环境。

4、按原文填写:

     这也算一种“信”,那也 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 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5、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⑴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     )

⑵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第二部分:

(一)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选文的论点是什么?

7、作者举了哪几类人来证明论点?

8、你能为“埋头苦干”和“为民请命”各举出一个古人的例子吗?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9、你如何理解“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

10、请你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人有自信力。

11、作者说“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加以证明。

(二)抢救“陈景润精神”

①那个一辈子只算出一道题目,而其他题目都算得一塌糊涂的人去了。那是一个以数学为粮食,以演算为空气的人。他生来只属于这一道题目,他把整个世界简化成了这一道题目。这个人肯定算不出副教授等于副处长等于副县级,还可以等于三室一厅。这个智商最高的人其实成了最傻最简单的人。以上的句子,摘自《美文》月刊上《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一文,作者路也在文末奇峰突起,不落俗套:“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我想,也许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随便抓出一个人来,都会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家,唯独陈景润不是。”

②我不假思考,就完全明白了路也笔下之人会是谁。

③这个“谁”的身上,窃以为依然还有我们并未读懂的内容,这内容于国于民,似乎还不可或缺。

④陈景润先生作古,确已有些时日了,但陈景润精神似乎也随着“作古”了。

⑤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早衰的叶子啊,十分突兀却又十分自然地脱离了树茎,非常轻非常轻地飘摇翻卷几下,搅动了几下热空气,便无声地跌入土地,溶入苍茫……

⑥对他的离别,又能表现出多少离情呢,今日人间?

⑦然而,或许世人忘却了,曾经红得发紫的作为一颗“知识星”,他确是曾经火红过。其时,中国出了个陈景润,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给长期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臭老九”平了反,昭了雪,扬了眉,吐了气。即令今日红上一流的歌星、影星,若论“星质”,我以为也极少有哪一位敢于挺身而出,与之试比肩的。

⑧商潮毫不客气地卷压神州大地之后,依然铁心端坐在据说已是高楼深院的高等数学研究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l+2’”的陈先生,当然就不可能那么风光了,这只能怪在世俗的眼里,“l+2”不值钱。

⑨不值钱的东西里,果真包括“l十2”吗?

⑩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能否存在,完全依赖于其人是否具有常青的追求精神,追求的品格又决定了精神家园的水准层次,两者琴瑟相和,山水相依。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第①段中两个“作古”分别是何含义。

13.第⑩段中“两者”指的是什么?“琴瑟相和,山水相依”又是什么意思?

14.文章中提到“他把整个世界简化成了这一道题目”,你知道“这一道题目”指什么吗?

15.文章第①段中说他“其他题目都算得一塌糊涂”,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其他题目”指的是什么?

16.综合全文,你认为“陈景润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17、本文题为“抢救‘陈景润精神’”,有人认为改为“时代需要‘陈景润精神’”更好,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三)学会拒绝

①一个手头拮据的学子,决定用他所有积蓄的一半请他的姑妈共进晚餐。餐桌上,姑妈不停地问他:“再来份蛋糕好吗?”“再来份水果怎么样?”他无法拒绝。直到花光了他所有的钱。最后,姑妈     地说:“要学会拒绝,我的孩子。要知道:你的姑妈平时的晚餐只喝一杯牛奶。”

②学会拒绝,就是要敢于拒绝。对于各种不符合规章制度、违反纪律原则的要求,要大胆拒绝。特别是对于一些合情而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的要求。更不能存有模糊认识,打“擦边球”。古人云:“情理法三者,情字为先,理法为重。”当然,拒绝不能     。对于别人合情合理的要求,如工作上的帮助指导、学习中的答疑解惑等,非但不能拒绝,而且要全力以赴地去帮助解答。

③学会拒绝,还要能够拒绝给予。给予有两种:一是有所求的给予,带有一种商品交换的意味;另一种是无所求的,是真城的关心帮助。前者理所当然地要拒绝,后者也要有选择,有所取舍。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做的也要先试试看,不能一味地靠“外援”。

         。夸父的执著精神可取,“追日”却是不可学的。不管是他人要求,还是自己的梦想,只要是力不能及,就应拒绝。承诺他人的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结果很可能是     ,而且徒劳无功,这是误人;脱离现实,盲目追求幻想,好高鹜远,则是误已了。

⑤学会拒绝吧!拒绝自己向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拒绝自己不含任何热情或热情过度的给予;也拒绝自己对自己的奢望,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走下去。

18、下面句子是从原文抽出来的,依据上下文,它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一位哲人说过:“学会了拒绝,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19、文中横线上所缺的一组成语为(  )

A、意气风发  概莫能外  事倍功半  义无反顾

B、意味深长  一概而论  事倍功半  义无反顾

C、义不容辞  事半功倍  脚踏实地  奋不顾身

D、情不自禁  一概而论  事半功倍  脚踏实地

20、第①段有何作用?试概括回答。

2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2、结合全文回答。

⑴应该拒绝的是:

⑵不应该拒绝的是:

23、请结合上下文,为第④段开头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

第三部分:写作

本单元学习了四篇议论文,相信你对议论文的写法已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请你以身边的小事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简洁,论证有力。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C 2.“励”改为“厉”,“计”改为“机”,“渊”改为“源”,“衰”改为“衷” 3.B 4.假使、只能、便 5.⑴比喻论证⑵道理论证(引证) 6.我们有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8.略 9.这句话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表达了作者对对方谬论的愤怒指责之情。 10.略 11.同意。因为这类文章大多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不能真正反映人民的心声。例了略。 12.第一个“作古”是指陈景润先生去世,第二个“作古”是指人们淡忘了“陈景润精神”。 13、略 14、他把毕生精力集中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难题的研究上。 15、对名利物欲的追求。 16、指任何情况下都敬业、爱岗、鞠躬尽瘁的精神。 17、用原题更好,“抢救”更形象地写出陈景润精神已被人们忘却,需要唤回。 18.第①段和第②之间 19、B 20、引用故事,引出话题,为下文得出中心论点作铺垫,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21、道理论证 22、⑴诸种不符合规章制度、违反纪律原则的要求,还有一些合情而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的要求以及有所求的给予。⑵别人合情合理的要求,如工作上的帮助指导、学习中的答疑解惑等。 23、学会了拒绝别人,也就学会了拒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