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片断及反思
【背景与导读】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它们的长度都有一定的规格,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身高体温等,但较为零碎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如何从生活的数学进行提炼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化教学?首先应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认识规律进行教学。顾泠沅先生提出:实现数学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表象操作是一个中介,借助这个表象操作,实现了从动手操作到算式表示的过渡,越过了形式化的难关。由此可见,借助数学情境建立数学表象是数学化的关键;再者,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个“最近发展区”数学情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正如《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数学化教学更有实际意义。笔者就《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了尝试。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展示信息、交流信息。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各组也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推荐了出来。现在,老师想组织大家开一次生活中小数的信息发布会,大家可以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1)、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0.9元。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4米。我们组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38米。
(4)、人体正常体温是36.5℃~37.5℃。
(5)、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6)、在校“长征精神代代传”朗诵比赛中,王浩的平均得分是9.106分,李军的平均得分是9.108分。
生1、我谈第二条,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就是每秒300米。
生2、我谈第四条,医生就是根据这个体温标准来诊断你是否生病。超过37.5就是发热了,低于36.5度是发低热。
生3、我谈第六条,这里一看就知道王浩的分数略高一些,不过李军稍加努力就能超过王宁。
生4、我知道第六条中的数都是三位小数。
……
师:这些信息都是用小数来描述了一些事情,反映一些现象。看来,同学们对小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或者问题,现在把你们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生1、我想知道小数的来源?小数有什么用?
生2、小数怎么读?
生3、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
师: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同桌两人商量商量。(一般问题共同讨论)
生1:商场里大部分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就用小数来表示。
生2:像第六条信息中,用小数表示选手的成绩既精确又公平。
生3: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比如神州五号飞上太空,科学家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成功,因此就会用到小数。
生4: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这个高度超过420米,但又不满421米,所以就用小数表示。
反思:互动对话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一问一答,那么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师生"互动",只是表面形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真正意义的"对话"。互动对话式教学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