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10-19 01:14:13 | 浏览次数: 36618 次 | 栏目:中国民风民俗
标签:中国民俗文化,http://www.manfen6.com
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除夕夜各家长幼齐集家中,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名曰合家欢。
年夜饭后,人们不去就寝,围炉守岁,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正月初一拂晓,人们穿上新衣新帽新鞋,拜天地、祭祖先。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
正月初五,上海人都买鲜活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而且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就像大元宝。
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到寺院进香或逛庙市的人络绎不绝。
商号店铺在初一至初三都告停业,叫做封关。
祭城隍逛豫园
上海人过春节较注重的有两个旧俗,一是吃年夜饭,二是逛城隍庙。旧时过年,上海的城隍庙、土地庙、文庙都是游乐集中的地方,那时城隍庙的内园、萃秀堂、点春堂等处,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免费让游人观赏,所以每到这时都会游人云集,川流不息。城隍庙周边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样样都有,逛城隍庙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习俗。
如今,城隍庙与其后面的豫园成为上海最热闹的名胜,而且是购物的好去处,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上海的名点小吃荟萃。每到过年的时候,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云集在此,显得格外热闹。
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1926年重建,彩椽画栋、翠瓦朱檐,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八仙,门旁有石狮一对。大殿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
名扬天下的老城隍庙就是今天的豫园商场,有这样一种说法: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由此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里面有鸟市、书场、茶楼、餐馆及商店,经营各种日用百货和上海风味小吃,酒酿圆子、小笼馒头、五香豆、八珍汤……应有尽有,是外地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一。
城隍庙后面的豫园每到春节,也显得格外热闹,它是上海市区唯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建成于1577年,全园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充分体现了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其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假山石是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齐名的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
除夕夜撞晚钟
岁时习俗,农历除夕俗称大年夜,这一天全家欢宴,称吃年夜饭。上海人对年夜饭很讲究,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年夜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
上海年夜饭菜肴很富特色,除鱼肉鸡鸭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就是我们所说的黄豆芽和发芽豆,含有开发的意思。这顿饭若有家人远出,也得添上杯筷,以示团圆无缺。
上海的除夕夜,除了阖家团聚的年夜饭,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延续至今,那就是龙华撞钟。位于上海徐汇区的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佛教寺院。相传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47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以古寺、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构成宗教旅游胜地,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
每年除夕之夜,龙华古寺都会举行撞龙华晚钟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龙华古寺,一起撞108响龙华晚钟,作为新年祈福。撞钟、听钟,烧头香,品尝越年面,观看百名和尚迎新祝圣延寿普佛仪式,参加迎新联欢等活动,是每年除夕夜龙华寺的主要内容。
上元节吃汤圆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这天晚上称元宵。在上海,闹元宵是新年里的一大盛事,人们一般白天吃馄钝,晚上吃汤圆。
历史上,元宵节当晚,旧上海的人们会在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有些船只桅杆上也会挂起灯。而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着灯,称做望田灯,祈求五谷丰登。而耍龙灯则是郊县一项热闹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尤甚,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抢龙珠,十分精彩。
如今,元宵节仍是上海最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家家户户必吃汤圆,必挂花灯,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挂满了花灯。上海的花灯造型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的无疑是龙灯了,龙身长九节,鳞片闪烁,由舞龙者操持,飞舞在上海城的大街小巷。
夜幕降临,吃过汤圆,人们全家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是最热闹的地方,亭台楼阁遍饰灯彩,还会燃放烟花,人们摩肩接踵,笑逐颜开。这样的热闹场面会一直持续到夜深,人们才渐渐回家去,当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一年的春节也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