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820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请同学欣赏下面一首词: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此词中作者用了谐音与借指,“高士”指宝钗,“雪”指“薛”,暗示宝玉同宝钗仅仅存在夫妻空名。“世外仙姝寂寞林”意为林黛玉的凄凉命运。“齐眉举案”典出《后汉书·梁鸿传》,形容夫妻相敬如宾。“意难平”意为心思不能平静,指宝玉对黛玉的怀念。

  讲析:有情的不能成眷属,无情的反倒被硬拉在一起,这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婚姻悲剧。黛玉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宝玉同冷美人宝钗结了婚,可他刻骨铭心地爱着黛玉,空悲叹。加上家业破败,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了,出家当了和尚,一走了之(曹雪芹原著意)。宝钗呢,虽然结了婚,但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于是共同演出了这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课文节选部分还有一主要人物──王熙凤。小说第五回中关于王熙凤有两首曲子:一为《聪明累》,一为判词。先让学生听《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学生可能不明所以然,接着分析判词。判词是这样的: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讲析:“凡鸟”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嵇康兄,嵇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凡鸟”喻庸才,这里是吕安对嵇喜的讥讽。这里“凡”“鸟”合起来是“凤”(“凤”的繁体)字,即隐指王熙凤。“末世”隐指贾府处家势衰弱之时。此句用典,可能也有对王熙凤的讥讽之意。“一从二令三木”概括了王熙凤一生的三个阶段。“一从”指她始入贾府时对贾母迎合顺从,以期取得执掌家事的权力。“二令”指她掌管贾府大权后,发号施令。课文中她的出场方式、穿着打扮及与黛玉见面后的一系列言行均体现了这一点,以致黛玉纳闷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岂料这样一位八面玲珑之人却“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吃了官司、得了怪病而亡(“人、木”为“休”)。一首看似简单的曲子,隐含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也只能感慨作者的一片苦心了。再听一遍歌词,学生先是恍然大悟,继而深深感叹其中的艺术魅力!

  运用这种欣赏──讲析──再欣赏的教法,还可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如荣耀一时而空虚苦闷的元春,姿质优美遭遇悲惨的迎春,能干泼辣而涕泣望乡的探春,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惜春……

  用两课时能完成这些内容,再用一课时分析课文的几个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及课后思考与练习等,学生接受较快。这样,不拘泥于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欣赏这部名著,领略其无穷魅力,可广为受益。

  听音乐,读诗词,学课文,这样上语文课,想必其乐融融。如何上好语文课中的“文学课”?这个难题一直没有解决好,认识也不统一。占老师现身说法,投出了一颗小石子。愿其涟漪扩散到读者心里。不妨找来那盘音乐磁带,自己也试一试。

  点评:写作的角度新颖,具有浓厚的艺术、文化意蕴,只是离课文远了点(刘真福)。      

上一页  [1] [2] 

TAG: 教学  林黛玉  音乐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