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944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浙江省桐乡市第六中学 孙 瑾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堪称“世界性大悲剧”,它通过对窦娥的悲剧的描写,塑造了恪守孝道妇道,坚强不屈的窦娥形象,具有巨大的艺术震撼力。
  
  但是这本“千古名戏”似乎出现了一个问题,剧中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誓愿,后来一一应验,证明了她的冤情。这本没什么问题,可这“三桩誓愿”似乎“狠毒”了些,有研究者提出窦娥在发愿前是否考虑过“三桩誓愿”的后果问题,原本善良的窦娥似乎变得狠心起来。这与愚公移山是否破坏生态环境一样,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为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血飞白练没问题,问题关键出在后二誓上。六月降雪,六月乃大暑天,突降大雪,老百姓将手足无措,要是不在室内就很可能会被冻死,善良的窦娥忍心看着家乡父老被冻死吗?亢旱三年就更严重,三年大旱,庄稼将会颗粒无收,朝廷又要征收赋税,社会将会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恐怕连窦娥的婆婆蔡婆也很难幸免。这样,窦娥的一片孝心岂不是白费了?可见窦娥的“三桩誓愿”(尤其是后二桩)的设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其实在《窦娥冤》之前已产生了一些类似的作品,其中也出现了“亢旱三年”的情况,最典型的是“东海孝妇”的故事,作为艺术构思,关汉卿显然吸收了这个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是讲一个孝妇在婆婆死后被小姑冤枉害死婆婆而被斩的故事,孝妇被屈杀,郡中大旱三年,后太守在孝妇坟前祭拜认错,天才下雨。可见民有冤情,天降大旱并非子虚乌有,亦非关汉卿杜撰,而是有所本的。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是黑暗的现实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光。人间的不公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然后发下三桩誓愿,并声明:“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在古人心目中天永远是最公正的,因此窦娥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要借异常的天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所以,三桩誓愿中必须要有从未出现过的异常天象,而且这些天象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深切的感受。“东海孝妇”的故事为关汉卿做出了优秀的榜样,于是关汉卿就在剧中安排了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这两个异常天象尽管“狠毒”了些,但它们足以让每个老百姓都难以忘怀,这就达到了作品的悲剧效果。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这两个“狠毒”的誓愿比起那些对百姓生活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异常天象来更有艺术震撼力,对作品主题的揭示也更深刻,对社会的批判力也更大。因此,窦娥的“三桩誓愿”对于作品主题的揭示和社会批判作用是有利的,从这个方面说,“三桩誓愿”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但从另一方面说,“三桩誓愿”的设计与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产生了一点冲突,这两桩誓愿是窦娥冤情的体现,是对世道不公的报复,但窦娥想要老天帮她惩罚的官府那些“梼杌”太守们,而在作者对“三桩誓愿”的设计下,老天把官府和百姓一起惩罚了,百姓是无辜的,窦娥的两桩誓愿让这么多无辜百姓为她陪葬,那那些百姓岂不是比窦娥还冤?窦娥为保护婆婆而死,如此孝妇,诚为可嘉,但当这两桩誓愿应验时,蔡婆恐怕很难幸免,这时窦娥又何颜以对“孝妇”之名呢?
  
  所以,从人物塑造上说,“三桩誓愿”的设计与窦娥的善良性格产生了矛盾,“三桩誓愿”的设计是关汉卿的失误,关汉卿的本意是想通过窦娥的“三桩誓愿”来对元代黑暗社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却产生了一些反面效果,这恐怕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否则,他就不会这样安排了。
  
  窦娥本善良,请读者们千万不要因关汉卿的失误而冤枉窦娥!窦娥已经不能再被冤枉啦!

   
TAG: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