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106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知识
标签:初三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初中部 艾国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文学常识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4、《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说理散文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了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及他对哲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王道”“仁义”、“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5、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6、孟子名言名句:

   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⑶ 五十步笑百步

   ⑷ 尽信书不如无书。

   ⑸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正音

 
夫(fú) 谿(xī) 畔(pàn) 粟(sù)         畎(quǎn) 说(yuè) 乏(fá) 曾(céng)


三、解释下列实词

  1、得道:施行“仁政”。助:帮助、支持失道:违背道义。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城,内城。郭,外城。

  4、环而攻之而不胜:

   ⑴ 而,表修饰;

   ⑵ 而,表转折,却。环,围。

  5、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得,得到,获得。

  6、然,可是。而,表转折。

  7、城,城墙。非,不是。也,表判断。池,护城河。兵革,武器装备。坚利,坚固锋利,精良。米粟,粮食供给。多,充足。委,放弃。而,表承接。去,离开。之,城。是,代词,这。

  8、域,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封疆,疆界。封,界疆。以,凭,靠。

  9、固,使…巩固。险,险要。威,震慑,使人害怕,屈服。利,锋利。引申为精良。⑽道,治国之道。者,的人。寡,少。

 10、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戚。畔,通“叛”,背叛。

 11、顺,归附,顺从。

 12、君子,指上文中的“得道者”。所,众叛亲离者。必,一定。矣,表肯定语气。


四、古今异义词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古义: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六、虚词
  
  以:

  1、凭以天下之所顺

  2、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之:

  1、代词他亲戚畔之。

  2、助词的三里之城。

  3、动词到寡助之至

  而:

  1、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洌

  2、表顺接夫环而攻之。

  3、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

  于:

  1、从舜发于畎亩之中

  2、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由于而死于安乐也


七、一词多义

  国:

  1、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国家国恒亡。

  利:

  1、有利地利不如人和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八、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九、本文主旨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十、相关成语:得道多助


十一、关于本文的对联

  1、有道百姓不弃无德万民皆责。

  2、得道得民得天下失义失心失苍生。

  3、得地不如得利取利那比取民。

  4、暴君穷黩武仁者得人心。


十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1] [2] [3]  下一页

TAG: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