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864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题,
15.读完全文,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关系。(2分)
17.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阐明__________的道理。(2分)
18.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2分)
19.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
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的。
③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蕴味。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作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十几年的实践中常常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先进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从容不迫。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句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1)
(2)
(3)
22.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2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4分)
(1)“门”:
(2)“钥匙”:
24.第三自然段中使用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2分)
中考学习小组 中考必备!

Section targeting

(四)《第一等学问》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辩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第②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28.请写出一句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三、作文(50分)
29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知道:笑脸有多种:微笑、嘻笑、奸笑、哭笑、哈哈大笑、皮笑肉不笑……
笑还引申出笑谈、笑话、笑柄、笑星、笑剧……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是人的本能。
笑是关切、友善、自信、成功;笑能化解矛盾,融化愁绪。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英文中亦有这样的说法: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笑是最好的药)。据说医院有“大笑疗法”,笑到病除。
笑比哭好。人们总是祝愿天天开心,笑口常开。然而,有人整天或因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生活奔波、家庭不幸、身体病痛等原因忘记了笑声。
请以“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B(“难”注音应是“nàn”。) 2.C(“朴”应为“仆”。) 3.B
4、C 5、D 6、A 7、呐喊
8、.(1)②勇敢勇气(或勇敢的精神) (2)③面对评委故意设置的一个小小的错误
9、(1)①对故乡的眷恋的感情。
②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方法,二联写实(远)景,三联写虚(近)景。
(2).第二联中的“随”“入”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辽阔的原野。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
10.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1.从“不求甚解”的出处,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12.“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13.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4.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对自己实践的评析来谈都可以。)
(二)
15.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16.引证或道理论证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
17.对比论证、事例论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选好书)
18.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只要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
19.示例: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志邪教害人;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君杀人抢劫等。
(三)
20.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21.(1)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知识。 (2)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3)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22.B 23.(1)某一个问题。(2)某一个观点。
24.时间顺序古今中外
(四)
25.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学问。(或“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遇事肯为别人着想。”)
26.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27.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这一学问,平头百姓也能做。(或“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为你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8.示例: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作文(50分)
29题,根据分项分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

编辑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学案汇总

初中各年级各科期中考试考前冲刺题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manfen6.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 语文  复习题